金融委和證監會17天3次喊話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路線圖”出爐
■本報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道
近期,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有加速之勢。
9月9日至10日,證監會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特別提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包括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穩步實施注冊制,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此前一直呼吁的改革措施。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近期管理層對資本市場政策溝通頗為密集,繼8月25日證監會主要負責人召開會議研討細化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到8月31日金融委召開第七次會議強調“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再到證監會再度召開工作座談會表示推進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內容,無疑顯示出管理層加快資本市場改革的決心和信心,相關改革預期正得到持續強化。
可以看到,此次會議提出的12條內容,在8月25日的證監會會議上已對核心內容有所涵蓋,部分改革方向市場已有所認知。
9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同時取消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這被視為12條中的“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最及時的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近期諸多利好消息,9月11日,A股反應較為淡定,全天表現以震蕩整固為主,截至收盤,滬指收于3008.81點,下跌0.41%。
在穩定的市場環境下持續改革
前有外管局出消息,后有證監會高調官宣12項改革。近期的投資者關注的政策頻頻出臺。
證監會的改革工作座談會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著力優化資本市場供給,著力推進關鍵制度創新,著力增強市場的內在穩定性,以實際行動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
同時,要加強法治保障,提升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要增量改革引領,加快存量調整優化。要強化底線思維,確保改革在基本穩定的市場環境下進行。
會議特別提出了12個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穩步實施注冊制,完善市場基礎制度。
二是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嚴把IPO審核質量關,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優化重組上市、再融資等制度,支持分拆上市試點。
三是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推進創業板改革,加快新三板改革,選擇若干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允許優質券商拓展柜臺業務。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推進交易所市場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品種創新。豐富期貨期權產品。
四是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壓實中介機構責任;五是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六是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七是切實化解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八是進一步加大法治供給。加快推動《證券法》《刑法》修改,大幅提高欺詐發行、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違法行為的違法成本。
九是加強投資者保護;十是提升稽查執法效能;十一是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十二是加快提升科技監管能力。推進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提升監管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東北證券(9.000,0.08,0.90%)研究總監付立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直言,其實這些改革一直在研究,這次布置的工作更全面了??苿摪逶圏c注冊制后,中國資本市場的全面系列深入改革,可能正在醞釀中蓄勢待發。面對未來的重大改變,企業、投資者和中介等都應立足本職,提高規范性與專業能力,應對更大的挑戰,迎接更多的機遇。
改革重在落實
對于此次12項改革的出臺,A股市場反應十分淡定,3000點上下震蕩了一天。
國都證券策略研究員肖世俊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十二項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已有預期且一直在推進落實。市場漲了一個多月,短期有盤整需求,中期逆周期落地與逐見成效,金融與科技還能引領繼續反彈。
“資本市場深入改革是非常迫切的,也是金融供給側改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未來經濟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的。”付立春如是說,“政策決心非常大,關鍵還是在落實。”
可以看到,此次證監會會議明確指出,改革重在落實。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加強改革的統籌協調,排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細化完善具體改革實施方案。會議要求,系統各單位各部門要大膽解放思想,勇于擔當作為,主動加強溝通協調,做好改革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各項改革措施平穩落地。
渤海證券發布最新報告分析指出,市場的改革內容重在細化執行。未來能夠產生預期差的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政策的具體細化,二是政策的落實情況。對于前者,政策細則能在多大程度上超出市場預期,將決定隨后市場的表現。而對于政策的落實,將對資本市場起到更決定性的作用。
報告進一步分析,A股市場應關注資本市場改革的長期性。近期,政策發布較為密集,且市場反彈已有一定幅度,政策發布后市場的一致熱情正趨于弱化。部分投資者將政策的發布與國慶前市場良好氛圍的營造聯系在一起。
深化改革是在去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已經定調的,因此政策的陸續推出只是時間問題。投資者應關注相關政策的長期性,政策組合拳的打出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發布的消息都短期影響有限,但長期意義重大。比如外匯局放開QFII額度限制,其實短期放不放開并沒有什么影響,因為現在原本額度都用不完,為什么用不完,這其實內因還是在A股制度本身,而證監會發布的深改12條,兩者相呼應,其實長遠意義就非常重大。
“只有從制度上完善A股市場,營造出好的投資環境,把A股打造成跟國際接軌的成熟市場,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吸引QFII和QDII投資。”劉有華如是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