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長期在1元附近徘徊的A股“不死鳥”*ST華業(600240.SH)9月20日以0.91元收盤。公司9月19日公告稱,5名董事及核心管理人員完成了增持公司總股本0.74%的承諾,金額合計1107萬元。公告中對5人此次增持的解釋是,基于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和公司價值的認可,同時提升投資者信心,切實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和資本市場的穩定。
在上述5人中,徐紅、郭洋雖已辭去公司董事長、財務總監職務,但仍踐行承諾,與公司其他董事共同在承諾的期限內完成增持公司股份的計劃。
9月19日,公司再度傳來好消息。公司控股股東華業發展持有公司20.96%的股份,原定于9月18日全部被深圳市中院司法拍賣,但在前一天被撤回。
*ST華業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稱,撤回是因公司與債權人廣東粵財信托有限公司達成和解,并由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取消拍賣。
此前,*ST華業在宣布啟動破產和解程序一個月后取得進展,公司實控人周文煥將其持有的重慶思亞醫藥有限公司(下稱“思亞公司”)100%股權中的一半無償注入上市公司,另外一半由公司及債權人共同設立的新公司接收。
按照規劃,在保證各債權人利益及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新公司接受的50%股權用于支持上市公司債務重組或和解。
但重慶公安局此前凍結了思亞公司下屬14家子公司的部分股權,近期專案組口頭通知該局已同意解除前述股權凍結,但時間尚無法確定,故資產能否注入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此外,目前尚未對思亞公司進行審計評估及盡調,其資產價值也存在不確定性。
*ST華業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稱,公司的破產和解方案在9月2日的股東大會通過之后,就向法院遞交了申請,但目前還沒有收到反饋。對于設立新公司,公司一得到消息就根據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的規則發布公告,已經在上交所備案“我們目前在抓緊時間推進,領導層中秋假期都沒有休息,畢竟對我們公司來說,現在每一筆錢都很重要。”
《華夏時報》記者此前從*ST華業獲悉,公司的債權人絕大多數是金融機構,它們在評估過公司的償還能力后,提出破產和解的方案。但顯然這并不是所有債權人的共識。
在公司宣布獲得實控人無償注資之際,9月17日公司發布一則仲裁結果的公告令這一好消息蒙上了些許陰影。仲裁裁決*ST華業需要償還申請人中國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下稱“工行”)的融資資本息7億多元。
上述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工行是公司的債權人,破產和解取得了大多數債權人的認可,但其沒有參與協商。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溝通,可以透露的是,已基本達成和解。
*ST華業是我國首批成立的專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地產開發涉及北京、深圳、長春、大連、武漢、三亞等6大核心城市,2000年在上交所掛牌交易。經過不斷的發展,主營業務形成房地產、醫療健康、金融和礦業四大業務板塊,一度是一只強勁的股票。
去年9月,其子公司投資的應收賬款出現逾期,追債小組去現場跟債務人出示協議時,竟然發現該協議是由“蘿卜章”偽造的。這筆應收賬款存量規模102億元,一時間直接面臨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風險。該事件后,*ST華業財務危機持續發酵,出現股價暴跌、追債官司纏身、信用等級連續被下調、高管集體停薪、總市值迅速蒸發等一系列狀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