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文 | 曹井雪
編輯 | 張桔
2019年以來,公募基金產品清盤仍絡繹不絕,其中債券型基金占據了相當的比例。不過近日,根據創金合信基金網站發布的公告,普通股票型基金創金合信優價成長于11月2日清盤,成為11月迄今公募圈中唯一清盤的主動權益類產品。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前,創金合信優價成長已經連續6個季度末的規模不足5000萬元,基金長期被清盤陰云所籠罩。同時,縱覽創金合信旗下主動權益類產品,迷你化生存的場景屢見不鮮:截至三季度末,其中有4成產品的規模不足1億元。在該基金清盤的背后,則是公司旗下多只發起式基金的規模危機。
不過與今年的公募潮流相吻合的是,袖珍產品的業績卻常常出彩。截至11月21日收盤,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的凈值增長率已達87.64%,成為公司年內業績最好的1只主動權益類產品;但其規模依舊“苦不堪言”,該基金三季度末的規模僅為1966萬元,較二季度末僅增加857萬元。
這種“背離”走勢并非孤例,在基金凈值走高的過程中,公司一眾權益類產品的規模皆“紋絲不動”,三季度整體規模僅增加1.28億元。此外,公司長期重點發展的債基今年也遭遇危機。2019年以來,創金合信尊盈純債的凈值增長率僅為-19.41%,在債基中排名倒數第一。
創金合信優價成長清盤 權益類產品規模警報長鳴
今年公募基金清盤的數量趨于減少,若將各類份額合并統計,截至11月21日,今年清盤的基金數量為109只,較去年同期減少251只。其中主動權益類產品的清盤數量由160只減至37只。雖然數量明顯減少,但考慮到今年市場的環境好轉,清盤的權益類產品還是格外醒目。
本月初,創金合信優價成長公告清盤。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16年11月2日,作為發起式基金,基金成立時的認購金額僅有1018.68萬元,其中,發起資金持有份額為800.07萬元,占基金總份額的比例為78.53%。
作為發起式基金,雖然沒有兩億的成立門檻,但是記者查閱《招募說明書》發現,該基金強化退出機制,即在基金合同生效日起三年后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兩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同時不能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延續基金合同期限。但根據最新規模數據,該基金三季度末的規模僅為3338萬元。
實際上,自該基金成立以來,除2018年一季度末之外,其余各季度末的規模均不足兩億元,基金清盤的“禍根”早已種下。
Wind數據顯示,成立三年間,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只有4.87%,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3849.995,-39.60, -1.02%)(3849.9948, -39.60, -1.02%)12.79個百分點。尤其是去年市場系統性下跌的情況下,該基金各季度末的平均股票倉位卻達到88.07%,其收益率也因市場不佳而更加低迷,全年的凈值增長率也僅為-25.22%。
截至清盤前,今年以來,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僅為23.36%,還未能覆蓋去年的回撤幅度;而且在今年之前成立的2319只主動權益類產品中,基金的排名位列在后三分之一之列。
深究該基金今年業績表現不夠出色的原因,倉位與重倉股配比失衡首當其沖。具體看來,或許受去年高倉位引發凈值回撤的沖擊,今年一季度,該基金的股票倉位為74.89%,較去年四季度末減少了18.05%。不過今年一季度市場普遍反彈,前十大重倉股的平均漲幅達到28.16%。
二、三季度的情況恰好相反,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的平均跌幅分別達到11.13%和6.86%,但該基金的股票倉位卻分別提升至85.74%和93.4%。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該基金的凈值分別回撤了2.08%和3.25%。
天天基金網顯示,基金成立以來一直由李晗單獨管理,自他擔綱該基金開始,一直對交通運輸以及通信等板塊青睞有加。而從去年二季度開始,該基金加強了對交通運輸股中航空股的配置,中國航空、東方航空(5.090, -0.03, -0.59%)、南方航空(6.550, -0.03, -0.46%)、吉祥航空(14.220, -0.04, -0.28%)和春秋航空(41.520, 0.32, 0.78%)成為了此后各季度重倉股的標配。但在今年二、三季度,受油價上漲的影響,上述航空股在二季度至三季度期間的平均跌幅達到14.96%。
雖然創金合信優價成長已經清盤,但是清盤的陰云還是籠罩在了公司其他產品身上。首先,公司旗下現存的42只產品中,有13只產品都是發起式基金,它們都有基金合同自動終止的退出機制,而在今年三季度末,它們之中規模不足2億元的產品有11只;其次,公司旗下也存在大量的迷你基金,各種類型的產品合并統計,三季度末規模在清盤線以下的基金已經達到了13只。
存續產品問題重重 權益類基金業績難帶動規模
此外,公司存續的產品中也有許多問題存在,較為明顯的是創金合信滬港深研究精選。該基金從成立以來就專注A股市場的投資,這似乎有違滬港深基金成立的初衷。今年以來,這種情況依舊沒有改變,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也皆為A股。
雖然今年A股市場的表現明顯強于港股,但是該基金的凈值卻沒有很好地表現。截至11月21日收盤,基金在年內的凈值增長率只有18.44%,在1815只同類基金中僅排在1020位。
從原因上看,基金經理在重倉股的選擇上存在較大的失誤。查閱該基金逐季季報,記者發現,基金經理調倉換股的幅度并不大。今年前三季度,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湖南海利(6.840, 0.01, 0.15%)、北京城鄉(8.390, 0.09, 1.08%)、王府井(12.730, -0.03, -0.24%)、長江傳媒(5.950, 0.00, 0.00%)、特變電工(6.410, 0.00, 0.00%)、中兵紅箭(7.580, 0.13, 1.74%)、廣深鐵路(2.960, 0.01, 0.34%)、蘭太實業(7.820, -0.07, -0.89%)和博聞科技(5.960, -0.03, -0.50%)9只重倉股每季皆“上榜”。但是,它們的股價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截至11月21日收盤,年初迄今股價出現上漲的僅有4只。
對比來看,即使是公司旗下業績表現出色的產品,規模也沒能得到明顯提升,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就是其中一例。截至11月21日收盤,該基金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達到了87.64%。然而統計三季度末的規模,該基金的規模只有1966萬元,較二季度末僅增加857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并沒有對大額申購進行限制。
據統計,公司現存的主動型權益類產品的數量有14只,三季度末規模合計有25.48億元,僅較二季度末增加了1.28億元。不過截至11月21日收盤,它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已經達到了32%。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負責人賈志分析:“權益類產品規模增長乏力主要原因是基金公司沒有大力推廣基金。沒有推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基金公司的推廣資源不足,也有可能是基金公司為了控制規模,做好業績,主動不推廣基金。”而從公司沒有限制大額申購的表現來看,創金合信沒有大力推廣主動權益類產品的原因很可能是公司的推廣資源不足。
債基排名墊底遭遇尷尬 創新合信分散型產品策略遭質疑
Wind資訊的統計表明,今年三季度末,創金合信的規模排名提升了4位,公募資產管理規模也增長大約18.8億。從股、債兩類產品的規模對比來看,公司固收類產品的合計規模達到了136.39億元,占比約為三分之二。
但是,債基的收益率卻不盡如人意。截至11月21日收盤,今年以來,公司旗下債基創金合信尊盈純債的凈值增長率僅為-19.41%,在所有債基中排名倒數第一,導致它業績欠佳的原因何在呢?
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賈志分析:“從基金的季報和半年報看,這只基金規模太小,日常的各種費用在基金中占比較大,導致基金凈值在不斷下降。”具體看來,該基金二、三季度末的規模分別只有5.31萬元和6.69萬元。
資料顯示,基金成立于2016年1月7日,成立時的規模為2億元。基金的首份中報顯示,產品被機構持有的份額達到了99.91%,機構一統天下的局面一直延續到了2018年的二季度末。去年四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驟減,從三季度末的5.33億元縮水至81.65萬元,或許委外資金的撤資是該基金淪為超級迷你基金的關鍵。去年二季度末,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為4.98億元,但四季度末減至50萬元。
如是背景下,相對高昂的費用壓垮了業績。根據今年中報披露的數據,該基金今年上半年產生的總費用為1.16萬元,而收入卻只有區區1254.84元,導致基金產生約1.03萬元的損失。另據《紅周刊》記者統計,公司旗下現存的42只產品中,三季度末單一機構持有比例超過90%的產品還有尊豐純債、尊隆純債等7只。
權益類產品和固收類產品皆遭遇不同的問題,就公司層面而言,匯總《紅周刊》記者的采訪,或許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品牌影響力的缺失和大股東的支持力度有限。一個可以佐證的角度是,公司旗下目前擁有多只被動型指數產品,囊括了市場上大熱的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等類型,而這類產品基本是去年迄今頭部公司跑馬圈地的利器,但是創金合信的上述產品基本規模停留在3個億以內。
此外,創金合信的產品策略或許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問題。“產品思路上來看,公司發行了很多主題型的權益類產品,包括了消費主題、醫療保健、金融地產、資源主題等等,但是這樣分散的結果是單只基金的規模皆慘不忍睹,一般都是規模實力超強的頭部公募才設計這樣的一攬子方案,創金合信顯然并不適合。”多位基金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問題的關鍵所在。
(本文已刊發于11月23日的《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