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郵證券研究所
(資料圖片)
原標題:中郵·策略|周觀點: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主要觀點
春節前,市場主要指數均出現大幅上漲,其中,科創50和創業板指數的表現明顯強于上證50和上證綜指,以計算機、電子為首的科技板塊迎來爆發,相關行業漲幅居前。
北向資金的持續大幅流入是市場行情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節前一周北向資金凈流入約485.15億元。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凈流入高達1125.31億元。隨著美國加息放緩,人民幣強勢升值,人民幣資產的配置性價比大幅提升。隨著我國疫情防控的優化及穩經濟政策的發力,經濟復蘇預期的強化或將進一步推動海外資金增配A股。在外資持續大幅流入的同時,節后內資的動向至關重要,外資和內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投資方向,行業選擇涇渭分明。
從行業來看,近一季度北向資金凈流入最多的行業為食品飲料和非銀金融,此外,北向資金近一個月亦大幅流入電力設備行業。從整體風格來看,外資更加偏好大消費和大金融等價值板塊,同時逐漸增加對新能源等景氣賽道的配置。
而國內資金則更加青睞科技成長類板塊,如計算機、半導體、數字經濟、新能源等行業。隨著美日歐在半導體的合作加深,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國產替代邏輯更強,新能源的估值優勢也在凸顯,國內的機構投資者將更堅定在信創、新能源和半導體產業上的布局。
今年經濟工作重心是擴大內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因此,大消費板塊的行情有望長期延續;而科技產業尤其是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310328)(維權),具備良好的主題投資機會。從整體市場行情來看,當前正處于中強美弱、人民幣升值的經濟周期,同時流動性繼續保持合理充裕,我們認為節后內資有望成為重要的增量資金,屆時國內外資金或將形成共識推動春季行情的延續。此外,從短期來看,考慮到節前市場表現強勢,同時春節假期期間外圍偏暖,節后市場有望迎來開門紅。
在配置方面,應持續關注疫后消費恢復、經濟復蘇的主線,同時把握科技成長板塊的配置機會。繼續推薦以食品飲料為核心消費板塊;疫后改善較大的常規醫療、影視院線以及出行鏈等板塊;以數字經濟、計算機等科技成長板塊;以及受益于經濟復蘇的金融、地產鏈板塊。
數據指標回顧
春節前一周,A股各指數全部收漲,其中領漲的是科創50,漲幅較小的是上證50。行業方面,節前一周各行業指數漲多跌少,領漲行業為計算機、電子、有色金屬,跌幅靠前行業是食品飲料、輕工制造、美容護理。
節前一周機構合計調研頻次有所下降,機構調研熱度仍處于低位。機構調研頻次最高的公司為華東醫藥(000963)、紫光國微(002049)、奇安信-U等,前十公司所屬行業相對分散,為醫藥、半導體、計算機、電子等行業;機構調研頻次前三的行業為保健護理產品經銷商、半導體產品和電子元件。
2022年Q3十大機構重倉個股中,節前一周招商銀行(600036)、寧德時代(300750)上漲;中國人壽(601628)、貴州茅臺(600519)等下跌。重倉行業中,非銀金融、電氣設備漲幅靠前。
北向資金節前一周流入繼續增加,凈流入485.15億元。北向資金流入行業集中在電力設備、電子、非銀金融,流出行業靠前為房地產、綜合、建筑裝飾。
滬深兩市最新兩融余額15305.77億元,近期基本持平。節前一周融資買入額占成交額靠前的行業為銀行、煤炭、非銀金融,融資賣出額占成交額靠前的行業是美容護理、醫藥生物、銀行。
美股三大指數有漲有跌,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2.71%,標普500下跌0.67%,納斯達克指數上漲0.55%。從行業來看,漲幅靠前的是通信設備,跌幅靠前的是工業。
上周市場回顧
春節前一周,A股各指數全部收漲,其中領漲的是科創50,漲幅較小的是上證50。全球重要指數漲跌參半,其中漲幅靠前的是深證成指,跌幅靠前的是道瓊斯工業指數。本月以來,A股各指數全部收漲,其中領漲的是創業板指,漲幅較小的是上證綜指。今年以來,各指數全部收漲,其中領漲的是創業板指,漲幅較小的是上證綜指。
行業方面,節前一周各行業指數漲多跌少,領漲行業為計算機、電子、有色金屬,跌幅靠前行業是食品飲料、輕工制造、美容護理。各行業指數月度漲多跌少,領漲的行業是有色金屬、計算機、非銀金融,跌幅靠前的行業是休閑服務、綜合、商業貿易。
行業資金上周有色金屬(申萬)行業凈流入靠前,凈流出最多的是非銀金融(申萬)。
機構調研情況
節前一周機構合計調研頻次有所下降,機構調研熱度仍處于低位。
節前一周機構調研頻次最高的公司為華東醫藥、紫光國微、奇安信-U等,前十公司所屬行業相對分散,為醫藥、半導體、計算機、電子等行業;機構調研頻次前三的行業為保健護理產品經銷商、半導體產品和電子元件。
機構三季報重倉股表現
2022年Q3十大機構重倉個股中,上周招商銀行、寧德時代上漲;中國人壽、貴州茅臺(600519)等下跌。
重倉行業中,上周非銀金融、電氣設備漲幅靠前。
北向資金流動
北向資金節前一周凈流入485.15億元,南向資金凈流入25.55億元。
節前一周北向資金流入行業集中在電力設備、電子、非銀金融,流出行業靠前為房地產、綜合、建筑裝飾。
兩融資金動向
滬深兩市最新兩融余額15305.77億元,近期基本持平。
節前一周融資買入額占成交額靠前的行業為銀行、煤炭、非銀金融,融資賣出額占成交額靠前的行業是美容護理、醫藥生物、銀行。
節前一周融資凈買入額靠前的個股有:長江電力(600900)、中國電信、比亞迪(002594);融券凈賣出額靠前的個股為:恒瑞醫藥(600276)、山西證券(002500)、天奈科技(688116)。
美國股市情況
美股三大指數有漲有跌,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2.71%,標普500下跌0.67%,納斯達克指數上漲0.55%。
從行業來看,漲幅靠前的是通信設備,跌幅靠前的是工業。
一周漲幅靠前的中概股有中北能、MICROALGO、研控科技、易電行、美華國際醫療。
主要觀點與風險提示
春節前,市場主要指數均出現大幅上漲,其中,科創50和創業板指數的表現明顯強于上證50和上證綜指,以計算機、電子為首的科技板塊迎來爆發,相關行業漲幅居前。
北向資金的持續大幅流入是市場行情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節前一周北向資金凈流入約485.15億元。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凈流入高達1125.31億元。隨著美國加息放緩,人民幣強勢升值,人民幣資產的配置性價比大幅提升。隨著我國疫情防控的優化及穩經濟政策的發力,經濟復蘇預期的強化或將進一步推動海外資金增配A股。在外資持續大幅流入的同時,節后內資的動向至關重要,外資和內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投資方向,行業選擇涇渭分明。
從行業來看,近一季度北向資金凈流入最多的行業為食品飲料和非銀金融,此外,北向資金近一個月亦大幅流入電力設備行業。從整體風格來看,外資更加偏好大消費和大金融等價值板塊,同時逐漸增加對新能源等景氣賽道的配置。
而國內資金則更加青睞科技成長類板塊,如計算機、半導體、數字經濟、新能源等行業。隨著美日歐在半導體的合作加深,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國產替代邏輯更強,新能源的估值優勢也在凸顯,國內的機構投資者將更堅定在信創、新能源和半導體產業上的布局。
今年經濟工作重心是擴大內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因此,大消費板塊的行情有望長期延續;而科技產業尤其是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具備良好的主題投資機會。從整體市場行情來看,當前正處于中強美弱、人民幣升值的經濟周期,同時流動性繼續保持合理充裕,我們認為節后內資有望成為重要的增量資金,屆時國內外資金或將形成共識推動春季行情的延續。此外,從短期來看,考慮到節前市場表現強勢,同時春節假期期間外圍偏暖,節后市場有望迎來開門紅。
在配置方面,應持續關注疫后消費恢復、經濟復蘇的主線,同時把握科技成長板塊的配置機會。繼續推薦以食品飲料為核心消費板塊;疫后改善較大的常規醫療、影視院線以及出行鏈等板塊;以數字經濟、計算機等科技成長板塊;以及受益于經濟復蘇的金融、地產鏈板塊。
風險提示:疫情反復不利因素、經濟數據不及預期、中美摩擦加劇、俄烏沖突惡化、全球金融環境不穩定影響,上市公司盈利情況不及預期等。
報告信息
證券研究報告《中郵證券-策略研究周報: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對外發布時間:2023年1月29日
報告發布機構: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分析師:黃付生 SAC編號:S1340522060002
研究助理: 段利強 SAC編號:S1340122070041
機構銷售通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