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年來,北京市大興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進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不斷完善收儲運體系,推進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逐年提高,農田環境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興區先后開展收儲運站點建設,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提升,肥料化、燃料化綜合利用建設等工作,培育了一批市場化利用主體,2022年全區農作物秸稈基本實現全量化利用。
結合實際情況,該區探索構建秸稈綜合利用市場化運行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以各鎮為單元的區塊化、多元化處理模式,形成政府采購為主、企業化運行支撐的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運行機制。
目前,全區已建成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站點9處,年處理能力可達23.5萬噸,依托農機購置補貼平臺,支持種植大戶、園區基地購置粉碎機等機械裝備。目前全區農林廢棄物處理機械保有量達到1000余臺(套)。
大興區總結出3套收儲運處理一體的綜合利用技術模式。一是秸稈全量還田技術模式,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使用自帶粉碎裝置的收獲機進行收獲還田,免耕播種;二是瓜秧尾菜離田肥料化利用技術模式,對瓜秧尾菜等廢棄物經離田收儲、粉碎過篩、發酵陳化等工序后,形成生物腐殖基質再進行還田;三是果樹枝條分類分級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將果樹枝條加工粉碎用于制作食用菌基質或經染色后作為園區景觀輔料等,實現資源化綜合利用。
下一步,大興區將以綠色低碳高值為導向,以廢棄物循環高效利用為目標,通過完善一鎮一站,培育市場化運行主體;全域推進就地就近協同處理利用和大力開展秸稈分級利用等措施,不斷提高全區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能力,使農作物秸稈利用率保持在99%以上,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可持續運行的綜合利用格局,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