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東方網記者劉輝5月11日報道:2023中日經濟合作研討會——中日氫能產業交流會昨天下午在臨港新片區舉行。
“氫能逐漸成為各國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推動能源生產消費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推進中日氫能產業合作,是落實兩國領導人合作共識的具體舉措、共謀末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以及上海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重要體現。”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靖在致辭中表示,臨港新片區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氫能產業為園區主導產業的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將成為中日共同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托。今后將以氫能社會為主題建立雙方持續性對話機制,充分發揮中日(上海)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的平臺作用,促進雙方就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定、標準設置、技術開發、商業運營等方面開展密切溝通,助力更多日企扎根上海,投資上海。?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赤松秀一在致辭中表示,氫能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技術,可有效推進再生能源發揮最大潛力和傳統發電廠脫碳化進程。同時,氫能產業還擁有生產、儲存、運輸、利用一整條供應鏈,是全球的增長性產業。當前,日中兩方均致力于實現碳中和這一共同課題,日本擁有世界領先的制氫、制氨技術,中國同樣致力于氫能技術研發且具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今后,雙方將在兩國人民間強勁紐帶和企業間經貿往來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氫能等碳中和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同努力、攜手前行。?
會上,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陳國忠介紹了“雙碳”目標下上海新能源發展路徑。目前,上海能源轉型仍面臨綠電資源匱乏、調節資源緊缺和技術支撐不足等挑戰,未來將通過積極引入區外清潔能源、向深遠海爭取風電資源、多點布局光伏發電項目、加強長三角地區能源合作和推廣低品位能源非電應用等手段來構建本市新能源發展路徑。他表示,氫儲能是未來長時儲能的重要方向,應積極探索研究在臨港等地布局氫制儲基地。
據介紹,臨港在氫能產業集聚方面,已基本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制、儲、運、用產業鏈。在示范應用方面,已推廣氫能公交118輛,中運量T2、T6線已全部實現氫能化,160輛氫能渣土車也將陸續投運,并將持續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在交通、能源、建筑等領域的多元示范應用。在產業載體方面,“國際氫能谷”正式啟動和廠房建設已吸引大量國內外優質氫能企業,今后還將持續進行土地騰挪,全力對接更多優質項目。
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北京事務所所長黑田嘉彰介紹了日本碳中和背景下氫能的戰略布局以及中日的合作領域。為迎來碳中和時代,日本將氫能定位為新資源,通過有效利用海外的廉價氫和本國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力爭將氫的成本降低至與化石燃料相同水平并逐步提高供應量。同時,持續擴大發電、運輸、工業、民生部門等需求側的氫能利用。他表示,未來中日雙方可在氫能燃料電池、節能、CCUS碳循環技術、電池回收利用等領域加強合作。
在專題發言環節,來自臨港集團、嘉定氫能港、松下、巖谷、氫晨、西愛西的企業代表分別圍繞氫能園區、技術創新、政策標準、示范項目等產業發展關鍵環節獻言獻策。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章俊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分別發表題為《氫能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深化中日企業合作,創造氫能產業發展新機遇》的主旨演講,鮮明闡述了臨港新片區氫能發展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中日雙方在氫能產業合作的良好基礎和廣闊前景,期待雙方在技術創新、行業規范、管理經驗等方面進一步交流協作。?
近年來,新片區已形成了包括氫能整車、發動機系統、核心部件、關鍵材料、高端裝備、場景應用、基礎設施為一體的產業格局,并積極承擔搭建了上海市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際氫標準聯合研究中心等功能平臺。本次活動為推動中日雙方技術交流與發展架起了一座橋梁,展望未來,臨港新片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始終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聚焦制度創新、技術研發、示范應用,為氫能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提供更多市場化驗證和應用機會,為國內外優質企業、優秀團隊提供更好服務、更優環境,助力氫能產業在臨港新片區茁壯成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