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期發布了關于2023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提出加快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完成編制公共信用信息具體條目、推進信用管理標準體系建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特別提到,用好信用手段,加大房地產開發企業失信聯合懲戒力度,規范建筑市場主體行為,構建誠信守法、公平競爭、追求品質的市場環境;支持新聞媒體開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誠信宣傳和輿論監督,深入報道誠實守信的先進典型,推動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良好氛圍。
市場經濟首先是信用經濟。房地產和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一邊連著市場發展,一邊連著民生利益,無論從現實還是長遠的意義上說,推進房地產和建筑企業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每一個人都是受益者,每一個人都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環。對于廣大的房地產和建筑企業來說,要從思想上升維,充分認識到信用經濟的本質是信用可以發揮實質性的價值替代作用,信用可以轉變為真正的商品價值;要從行動上降維,信用不是嘴上說說不是葉公好龍,是要身體力行。
時而發生的房屋質量矛盾事件,本質上說就是信用出了問題,從長遠來看,商業活動中不講信用就是一種短視行為,是在有限的時間減損企業的最大價值,通俗地說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信用經濟必須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也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既要追求價值規律、競爭規律、供求規律的高效率作用,也要發揮市場經濟固有的維護公平競爭、等價交換、誠實守信的市場經濟基本法則,這需要法治上的保障。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此次明確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就是要讓信用成為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和企業誠信的有效手段,信用將成為房地產和建筑企業的“硬通貨”,一個誠信的中國房地產及建筑行業必將漸行漸近,并將不僅在國內還在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中累積更多實力、發揮更大效用。
站在未來,信用更加成為一種生產要素,經營主體的信用價值越高,其所獲現實利益也越大。我們堅信,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籌部署和推進下,房地產和建筑經營主體的信用會躍上新的水平和空間,真正讓守信者一路暢通、時時受益,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作為新聞媒體,在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的同時,我們倡議,各個經營主體咬定信用目標開道超越,在別人下功夫的地方下更大功夫,在別人沒下功夫的地方下足功夫,全面擦亮和再造企業的信用品牌,充分激發企業在交付、產品、融資和合作中的信用潛能,實現讓企業品牌有用、好用、管用,也讓使用者愛用的終極發展目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