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正式開始之前,小雷想問一問大家在2022年是否掉進過“陷阱”呢?當然這個陷阱指的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消費陷阱,例如在某些電商平臺上遇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套路,又或者在線下店員的“推銷”之下強買強賣。簡單來說就是讓購買價格遠超價值的商品或服務,實現商家利潤最大化。
正巧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也發布了“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分別為“價格刺客”、“科技與狠活”、“醫療美容”、“預制菜”、“電商保價服務”、“主播帶頭販賣虛假產品”、“菜刀不能拍蒜”、“線下娛樂場所”、“網站壟斷”以及“網絡游戲停服刪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源中國消費者協會
這里也為大家簡單舉幾個例子,希望讀者們能夠通過這篇文章學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也能變相為自己省錢。
價格刺客,恐怖如斯
談起2022年的消費市場就一定離不開“漲價”二字,例如數碼產品、汽油、蔬菜、水果甚至是各種小零食都迎來了不同的漲幅。作為普通消費者,小雷也可以理解某些產品漲價,畢竟像蔬菜水果這些保鮮周期短且疫情期間供應鏈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商家為了保證最基本的利潤選擇漲價是情理之中。
但消費者們真正反感的是那些被各種網紅和營銷手段炒起來的產品,例如去年夏天爆火的“雪糕刺客”——鐘薛高,它以高端的包裝以及鋪天蓋地的宣傳一時間成為網紅產品,在營銷造勢之后再將雪糕定在20元上下,甚至還推出過高達66元一支的限定款雪糕。
圖源京東截圖
極高的熱度加上遠超其他雪糕的利潤,使得線下不少店鋪選擇降低其他產品的進貨量,促進更多的消費者去購買那些定價“高昂”的雪糕產品。一來二去就讓原本平均價格3到6元的雪糕市場價格翻了個番,也向所有想在炎炎夏日得到一絲涼爽的消費者刺出了鋒利的一劍。
因此,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在面對各種“網紅”商品時應保持絕對的理性,在追求熱度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商品本身的品質,以質量、品質和實用為先,不盲目追捧“網紅”商品,不能錯誤認為高價代表高端,避免落入某些品牌的“消費陷阱”。
主播帶貨,真實性有待商榷
在2022年直播行業可謂迎來了一波新的熱潮,各路明星達人入駐品牌直播間,粉絲們自然也愿意無條件相信這些明星。但近兩年不乏有因產品翻車而備受質疑的主播,雖說主播對外稱僅是“推薦方”,但產品一旦翻車,明星主播們也難以逃離連帶責任。
與此同時,直播行業也每天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經歷了野蠻生長之后,直播的格局在發生著變化,在主播們一口一個“家人們”的親切稱呼下,在這些號稱真心換真心的噱頭之下,實際卻是花樣百出的套路。
圖源veer.com 圖片已獲取授權
當直播帶貨成為電商趨勢后,不少明星藝人開始下場撈錢,雖然他們在娛樂圈可能熱度早已消退,但他們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帶貨家電、家居以及嬰幼兒用品等,觀眾在觀看這種類型的直播時,會拉進自己與明星的距離感,仿佛一個處于類似生活情境的朋友,在為自己介紹家庭生活相關的商品,很容易引起購買欲望,所以第一波沖下場做直播帶貨的明星藝人都賺到一波紅利。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明星進軍直播帶貨界中,尤其是那些原本在消費者心目中極具公信力的明星帶的貨出現殘次品甚至賣假貨的情況出現后,消費者才意識到所謂的明星帶貨并不是為“家人們”謀取福利,而是為了賺錢,甚至可以為了錢放棄自己多年打拼下來的口碑和形象。
甚者還有部分明星在直播間玩起了演戲那一套,讓原本價值幾千甚至幾萬元的產品讓觀眾用幾百元就能買到手,正當消費者認為撿了個大便宜時卻發現所謂的奢侈品不過是山寨品罷了,甚至還不值幾百塊。這并不是直播帶貨的錯,直播帶貨本就是一種健康的營銷方案,而那些頻繁翻車的藝人們玷污了直播帶貨,也是他們擾亂了市場。
圖源veer.com 圖片已獲取授權
說白了,明星帶貨只是商品能賣出去的一個賣點,而產品最重要的賣點是產品本身的質量能否對得起這個價值,不能指望通過各種營銷去欺騙消費者,最終吃虧的一定是商家自己。
而對于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在面對主播天花亂墜的帶貨時,也應該一而再再而三地思考這些產品是否真的有意義,就算產品本身沒有問題,也應該想想它是否有購買的必要,以免買回來放在角落里吃灰,浪費錢不說還占地。
游戲停服刪檔?不合理!
中消協表示近年來,一些運營不當的網絡游戲“停服刪檔”引發虛擬財產糾紛,導致消費者投訴的事件屢屢引發輿論關注。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近些日子熱度頗高的暴雪和網易,1月24日0點是《魔獸世界》《爐石傳說》《守望先鋒》等七款暴雪游戲國服預計停服的日子。
圖源暴雪
此前,國內不少游戲玩家仍然期待網易與暴雪能夠繼續談判,希望事情能夠出現轉機,但最后結局大家都知道,在大年初三那一天所有暴雪國服玩家的存檔和數據都徹底消失了。對于這些停服游戲的玩家們來說,能保留下來的除了幾張截圖外,很難再有其它東西來證明自己曾投入過的時間、情感和金錢。至于數據全刪除、補償不對等、維權無果等現象,大家更是見怪不怪。
圖源網易官方
雖說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玩家在游戲中的虛擬資產也應受到法律保護,畢竟這些都是實打實用真金白銀換來的,但玩家的賬號數據到底算不算虛擬財產,解釋權還是在游戲廠商手上。因此玩家們想通過維權的方式讓廠商彌補自己的損失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普通人在面對企業時幾乎沒有任何勝訴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當前法律還未對游戲中的虛擬財產推出相應的規定。
不過也并非沒有其他實例,例如之前一款名為《云裳羽衣》的游戲在宣布停服后就遭到大量玩家的集體訴訟,在經過外界輿論、多家官媒持續關注和中消協的介入下,《云裳羽衣》宣布將繼續運營游戲。因為在今后再涉及到游戲停運、虛擬財產、玩家維權等事件時,它將作為“在中國消費協會關注和協助下中止停服”首個案例被反復提及,甚至會被寫進游戲以及法律相關專業的教案課程中。
圖源云裳羽衣微信公眾號
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都會像《云裳羽衣》和《魔獸世界》這樣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仍有不少廠商覺得不賺錢了,就刪數據關服,玩家游戲內花的所有錢都打水漂,總不能一直讓消費者給游戲廠商白白創造財富,到頭來卻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等到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實現進一步完善,才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總結
其實從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那一天開始就注定會出現各種各樣與網絡和平臺有關的缺陷和問題,這是發展中的必然趨勢。難道我們普通消費者就只能白白吃虧?倒也不是,從前文舉出的例子中我們也能夠看出,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監管平臺出面管理這些情況,但仍有不少地方需要這些平臺加大關注力度。
隨著5G網絡和元宇宙的進一步普及,小雷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廠商會借助這股東風推出相應的營銷方案,但其中肯定也會有不少懷著壞心思的廠商來欺騙消費者。實際上2022年中消協總結出的十個維權熱點每年都有類似的套路和騙局,等到消費者熟悉這些騙局并不會再上當受騙后,又會有新的套路如同雨后春筍般涌出。在面對這些套路時,我們應該記住,“不管降價多少,如果買了用不上那都叫浪費”就可以了。不管是各種商家推出的優惠活動,還是主播直播間里的各種低價商品,我們都要做到量入而出,健康消費;因為只有買到并用到,才是真正的賺到。
關鍵詞: 網絡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