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押注元宇宙市場的Meta,現在怎樣了?近日,Meta發布了上一財年的Q4財報。據財報顯示,負責VR等項目的現實實驗室事業部Q4運營虧損高達42.8億美元,該事業部的Q1/2/3虧損分別為29.6億、28億、36.7億美元,加上Q4的虧損,財年虧損已經高達137.1億美元。
圖源:Meta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受現實實驗室事業部的虧損拖累,Meta的2022年營收較2021年降低1%,為1166億美元,作為對比,2021年對比2020年的營收增長高達37%。當然,Meta的營收下降不能完全歸咎于現實實驗室事業部,Tik Tok的沖擊、蘋果廣告政策的修訂都有著不小的影響。
即使如此,Meta 2022Q4財報發布后,幾乎所有投資者都將矛頭指向元宇宙項目,認為整個元宇宙項目所帶來的收益遠不能支撐Meta如此規模的投入。投資者認為,如此高額的投入,應該帶來更多的產出和影響,而不是更貴的VR設備與無人使用的Meta元宇宙軟件。
從現在的發展形勢來看,Meta正在經歷最艱難的一個時期,Meta的元宇宙之夢,難道就要夢斷2023了?
Meta夢斷2022?
對于Meta來說,2022年可以說是其成立以來最艱難的一年,不僅巨額投入的元宇宙項目沒有值得一說的進展,主要營收業務還遭到多方面的打擊。面對股東的質疑和市場的不看好,扎克伯格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11月宣布裁員消息的視頻會議上,能夠明顯看出與兩年前相比要憔悴了不少。
自從做出決定將Facebook更名為Meta,投入大量資源開發元宇宙市場后,扎克伯格就一直飽受爭議,從股東到公司內部員工都表達過自己的疑惑和不解。大多數人的觀點是元宇宙項目不應該“喧賓奪主”,而且無上限地投入資金和人力,應該更謹慎地推動項目進展。
圖源:Meta
從Meta的元宇宙項目進展來看,這個觀點似乎是正確的,在持續大力度投入近兩年后,Meta的現實實驗室事業部營收近21.6億美元。雖然這個數字高于分析師此前預估的7.15億美元,但是從Meta的總營收來看,投入超10%公司總營收的事業部,收入卻僅占Meta總營收不到2%。
而且,Meta在過去一年里力圖打造的元宇宙生態基本沒有可以拿出手的成果,現實實驗室事業部的主要營收依然依靠售賣VR頭顯等設備。問題在于,Meta的Quest 2頭顯據外界估算,其硬件成本甚至高于售價,簡單來說每賣一臺Quest 2,Meta都會為此支付額外費用。
Meta最初的構想,是通過低價售賣Quest 2來搶占VR頭顯市場,同時降低入門門口,培養成熟的用戶社群。不得不說,Quest 2的低價高性能確實使其成為全球最暢銷的VR頭顯,高速增長的VR設備數量也帶動了VR應用行業的發展,作為一個VR設備用戶,我無法否認這一點。
圖源:Meta
但是,依靠虧損來搶占市場并不是長久之計,想要建立可循環的運營,必須在服務層面取得突破。以索尼的PS主機為例,PS4、PS3等產品在初期都是以低于硬件成本的價格銷售,直到發售數年后才能勉強達到成本平衡的狀態。
索尼用低價銷售的手段占領市場后,可以通過游戲售賣、會員服務等軟件服務來達成盈利。而且,考慮到PS主機的產品壽命周期在5—7年,發售初期的硬件虧損就更是顯得不值一提。
Meta顯然是想要復刻索尼的路線,但是事與愿違,與發展了數十年的視頻游戲行業相比,虛擬現實游戲還在起步初期,直到現在都沒能出現顛覆市場的產品。游戲方面走不通,那么社交呢?畢竟元宇宙的核心元素之一就是虛擬現實社交。
很遺憾,即使MetaMeta投入巨資開發的聊天室應用不僅建模粗糙,而且被指體驗極差,還不如Steam上的免費VR社交軟件VRChat。在2022年,Meta元宇宙項目的最大笑話,就是扎克伯格高興地宣布,VR聊天室里的小人終于有腳了,而在此之前用戶的建模只有上半身。
圖源:Meta
除了用戶建模終于有“腿”之外,扎克伯格還興奮地宣布在VR世界中還原了巴黎鐵塔等著名景點,只不過從建模的品質來看,恐怕其與巴黎鐵塔的最大關聯就在于兩者都是鐵塔。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元宇宙項目的虧損擴大,Meta在2022年7月對Quest 2的售價進行了調整,上漲幅度達100美元,基本上是結束了Quest 2以虧損換取市場的策略。同年10月,Meta發布了備受期待的新一代Quest Pro,高達1500美元的售價令人咋舌,其本身的定位也是面向企業用戶而非個人用戶。
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領域,Meta的2022年都堪稱失敗,受此影響,Meta的股價在斷崖式下跌后直到現在都沒有緩過來,在2023年里,Meta和扎克伯格顯然需要重新思考元宇宙策略該何去何從。
元宇宙的風,吹不起來了
元宇宙的熱度,很大程度上就是Meta所帶起來的,作為全球范圍內的頂尖互聯網企業,Facebook改名Meta所表達的決心與對元宇宙項目的期待。Meta所帶來的熱度,使元宇宙迅速成為全球熱點,并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帶動了多個頭部廠商的關注與投資。
按照理想情況來說,隨著頭部企業的入場,元宇宙市場將會獲得持續的供血,同時搭建起一個龐大且豐富的應用生態,屆時Meta就可以憑借先發優勢和硬件設備占有率獲取大量的利潤。
不過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Meta的設想并沒有實現,在短短一年后,大多數頭部企業都開始減少甚至撤銷元宇宙的相關部門,宏觀經濟的衰退使得科技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沒有多余的資金去支撐這個市場。
在2022年的下半年,降本增效已經成為中美互聯網科技企業的共同話題,幾乎所有頂級科技企業都在進行裁員或降薪,部分企業的裁員比例超過10%,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在短期無法產生效益,長期又難以確定市場規模的項目,顯然是無法得到有力支持的。
騰訊裁撤XR部門、微軟裁撤部分虛擬現實項目、微軟旗下VR社交平臺AltspaceVR宣布關閉、字節關閉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大量元宇宙項目都被延緩關停或是降低權重。在這種背景下,Meta設想的元宇宙生態自然是不了了之,甚至直接影響到投資者與市場對Meta的看法,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質疑扎克伯格的決定。
圖源:推特
其中包括前Oculus的首席技術官卡馬克,其于2022年離開Meta并加入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在近日一次采訪中,記者詢問了卡馬克對Meta的元宇宙項目看法,卡馬克坦言:在Meta的工作是“具有挑戰性”的,在很多戰略方向上都遇到了實際問題,很多項目都無法進行有效的推進。
同時,卡馬克還炮轟了Meta的資金投入,認為大量資金都被用在了一些沒有意義的地方,比如購買大量的媒體頭條鼓吹元宇宙概念、軟件團隊的投入與收獲不成正比等。
卡馬克在離職之前,就已經發布過一份離職備忘錄,備忘錄中提到Meta的硬件開發團隊效率遠未達到自己的設想,整個團隊一直在自我破壞和浪費精力。最終,認為自己無力改變現狀的卡馬克宣布卸任首席技術官顧問的職位,轉而將精力放到了人工智能上。
元宇宙的風,來得快去得也快,其原因歸咎起來其實只有兩個:宏觀經濟的下滑以及技術積累不足。處于寒冬中的科技企業,需要的是可以更快見到效果的短期投資,而元宇宙所需要的投資周期和力度都過于龐大,使其成為一個并不“靠譜”的投資項目。
如今,還堅持在元宇宙領域投入大量資金的企業其實只剩下Meta,扎克伯格的堅持能否換來收獲,我們或許在2023年就能看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