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網通早已普及的今天,買手機卡選擇運營商時你會考慮哪些因素?
答案可能是月租價格、套餐資源、流量費用……當然,還有信號。同一個地方,不同運營商鋪設的基站密度不一樣,手機信號就會有明顯的差別。而部分偏遠的地方,甚至可能出現一家運營商信號滿格、另一家則斷網失聯的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雷科技制圖)
我們所熟知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并稱國內三大運營商,但它們之間的實力差距非常明顯,簡單來說,移動的綜合體量大概比電信和聯通加起來還大。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移動的基站建設和信號覆蓋要比另外兩個對手好不少。
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運營商之間互相共享基站資源來盡量消滅三大運營商的信號死角,讓大家都獲得更好的上網體驗?實際上,業界已經有這類構想,通信行業把它稱之為“異網漫游”。最近的兩會上,就有委員提到了異網漫游方案,早前的“十四五”規劃也提出要推進5G異網漫游。
對用戶而言,異網漫游落地普及后,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異網漫游,這個概念沒那么陌生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異網漫游是個新鮮的概念。但其實,你可能已經體驗過了。我們都知道,如果出境的話,往往要提前規劃境外移動通信服務的方案,要么直接買當地運營商的手機卡,要么直接把大陸地區的卡帶過去用國際漫游服務。
在境外地區,三大運營商的基站數量自然不能和大陸地區比,國際漫游業務往往要通過租用當地運營商的基站實現。以小雷個人的經歷來說,插著聯通手機卡的手機,到了歐洲,接入的信號變成沃達豐的了。
換言之,這種國際漫游就是異網漫游的一種形式,即運營商租用另一家運營商的網絡,再轉售給用戶。兩家運營商之間結算,用戶仍然只和SIM卡所在的運營商產生聯系。
(圖源手機App截圖)
當然,國際漫游仍然是一種短期性的服務,往往作為臨時解決方案出現,它對用戶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如果要長期在境外工作生活,更實惠的辦法肯定還是直接購買當地運營商的手機卡和套餐。
而現在國內運營商討論的異網漫游,更多還是指大陸地區實現常態化的基站資源共享。理想情況下,異網漫游實施后,三大運營商差額結算費用,即“索取”超過“貢獻”的運營商要支付費用、“貢獻”超過“索取”的運營商收取費用。
對基站數量少、信號盲區多的運營商來說,支付結算費用比新建基站要更劃算;對基站數量多、信號死角少的運營商來說,閑置資源分配一部分出去換取一筆收入,也是可以接受的方案。
買手機卡不用挑運營商了?
如果異網漫游能在國內漫游,理論上可以解決很多信號死角,讓不同運營商背后的用戶都能有更好的體驗。那么,這樣一來,我們買手機卡的時候就不用挑運營商了嗎?真實情況恐怕不是這樣。
首先,異網漫游方案主要用在部分運營商缺位的地區。比如說,某個偏遠的山村,只有移動在當地建設了基站,用戶只能收到移動的信號,那么聯通、電信用戶就要通過異網漫游來使用移動的通信服務。
但如果一個地方,三家運營商都實現了信號覆蓋,那么用戶接入的信號還是來自對應運營商的,異網漫游這種時候并不會觸發。而問題在于,有信號覆蓋和信號好是兩個概念,非異網漫游狀態下,如果想獲得更好的體驗的話,還是要考慮具體運營商因素。
(圖源Pixabay)
其次,異網漫游表面上看對弱勢運營商更友好,因為它們的基站數量更少、信號盲區更多。但關鍵問題在于,強勢運營商掌握著更多的資源,在異網漫游結算上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如果異網漫游讓對手的產品更有競爭力,這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這方面考慮的話,強勢運營商可能傾向于制定更高的價格甚至不愿意推動異網漫游。
另外,對弱勢運營商來說,異網漫游結算費是一筆新的支出,這項成本是否會轉嫁到用戶身上還是未知數。異網漫游普及后,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用戶購買的手機卡,套餐內的流量、語音資源被注明為“網內”,異網漫游狀態下需要額外付費。
總的來說,異網漫游在具體落地的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運營商之間的合作方式、商業模式等,都需要逐漸摸索。
異網漫游是個好文明
盡管異網漫游在實際推進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技術層面上來說它的確是通信資源最大化利用的有效手段。目前,絕大部分智能手機都已經支持三大運營商的制式,異網漫游在終端硬件層面上沒有了阻礙。三大運營商在通信設施建設上各自為政,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資源重復和浪費。
運營商作為基礎通信的支撐者,除了作為企業遵循常規的商業邏輯外,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在監管部門和用戶的角度,運營商資源集約、有效利用,能產生更好的全局效果。三大運營商早已拿到了5G牌照,但拿到的頻率資源是有區別的,異網漫游能讓它們在這方面互通有無,最大程度低推動網絡資源共享、降低建設成本。
相比于3G、4G,5G頻段更高,實現同等信號覆蓋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投入海量的資金。截至2022年,三大運營商的5G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4000億元。這種時候,通過異網漫游來增強資源復用和降低成本,就顯得尤為重要。
實際上,在異網漫游之外,運營商已經在采取多種措施實現“降本增效”。比如2014年三大運營商聯合出資成立的中國鐵塔,主營通信鐵塔建設,統籌三大運營商的基站建設管理,避免了重復建設,提升了資源利用率。此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宣布共建共享5G網絡,具體措施是在全國不同省市協商分配建設任務,建好的基站兩家運營商可共用。
不過,基站共建共享和異網漫游是有區別的,前者是一個物理基站可以連接多個運營商的核心網,不同用戶雖然連的是同一個基站,但接入的是不同運營商的核心網。而異網漫游則是完全借用其他運營商的網絡通道,本網和異網用戶接入的是同一個運營商的核心網。
其實,無論是鐵塔公司的成立,還是基站共建共享,以及異網漫游,其作用和目的都是讓通信資源最大化利用、建設成本進一步降低。而對普通用戶來說,無論用哪家運營商的服務,都能減少遭遇信號黑洞的情況、獲得更好的上網體驗,這就是異網漫游等手段最大的意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