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Shokz韶音在北京正式發布了舒適圈系列旗艦款OpenFit不入耳藍牙耳機。作為Shokz韶音在骨傳導領域的最新嘗試,這款耳機不僅代表Shokz韶音過去數年在骨傳導領域的技術積累,同時也代表著骨傳導耳機行業向傳統耳機市場發起的一次沖擊。
2023年3月,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公開了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TWS耳機出貨量報告,總出貨量7900萬部,同比下降23%。而根據IDC的統計結果,2022年中國藍牙耳機全年出貨量為9471萬臺,其中TWS耳機的出貨量同樣出現了顯著下滑,同比下降了15%,連帶藍牙耳機的全年出貨量都出現了18%的下滑。
一般來說,第三至四季度會是耳機等小型電子消費品的銷售旺季,但兩大統計機構都表示TWS的銷量出現顯著下滑,這似乎是藍牙耳機、尤其是TWS耳機市場遇冷的「征兆」。不過有這么一個品類的藍牙耳機卻在整體下行的行業中呈現出增長態勢,全年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23.6%,可以說實現了質的飛躍。
(資料圖)
這個藍牙耳機行業的「天選之人」,說的正是骨傳導耳機。
叫好不叫座的小眾市場
盡管大家對骨傳導耳機的印象主要以「新鮮」為主,但實際上骨傳導耳機的誕生遠比大家想象的要早:第一款商用骨傳導耳機是在2001年由美國公司Bone Conduction Technology推出的「Audio Bone」。顧名思義,Audio Bone利用骨傳導技術將聲音通過頭骨傳輸到聽覺神經,而不是通過傳統的空氣傳導。
利用頭骨傳導聲音的優點有很多,但最為人知的還得是「安全」——骨傳導耳機不需要插入耳朵,而是通過頭部骨骼傳遞聲音信號,使得耳道外部完全開放,不會阻塞聽覺信息。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用戶在聽音樂或接聽電話時同時感知周圍環境的聲音,減少了對周圍環境的屏蔽和干擾,因此骨傳導耳機通常會以運動用品的形式出現。比如開頭時提到Shokz韶音,其骨傳導耳機旗艦產品主打就是在騎行等戶外運動時使用。
圖片來源:Shokz韶音
不過根據小雷此前和Shokz韶音相關人員的溝通,Shokz韶音的骨傳導耳機也同樣受照顧小孩的家長群體歡迎——曾有照顧小孩的家長表示用骨傳導耳機聽音樂不會蓋住小孩的哭聲,照顧小孩時非常方便。此外,由于骨傳導耳機不需要傳統耳機的動圈結構,因此耳機整體可以更加緊湊,同時也更容易實現整機防水。
而作為「硬幣」的另一面,骨傳導耳機在使用時也有著自己的問題。為了保證耳機的「振動單元」和用戶的頭骨有良好的接觸,絕大多數骨傳導耳機都會使用耳后佩戴的結構,同時用硬質骨架將兩個單元牢牢按在用戶頭上,影響佩戴舒適度,另外大多數骨傳導耳機都有嚴重的漏音問題。不過根據小雷自己購買的產品來看,漏音問題普遍出現在百元級的骨傳導耳機上,高端耳機往往都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骨傳導耳機是藍海還是苦海?
既然骨傳導耳機市場空間大,也有成熟的技術路線,更有像韶音這樣成熟的行業領導者,為什么骨傳導耳機至今無法實現其他領域「一超多強」的市場局面呢?答案只有兩個字:技術。
Canalys數據顯示,骨傳導耳機頭部化極為嚴重,兩大廠商韶音、南卡的份額均達到了三分之一左右,只留下三分之一給其他廠商。而從專利數來看,韶音在骨傳導領域的技術積累已經遠遠超越了其他所有品牌: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某「行業第二」骨傳導耳機品牌擁有專利信息共12條,其中實用專利8條、外觀專利4條。而作為對比,韶音相關專利中發明專利共322條、實用專利333條、外形專利81條。2021年更是在一年內申請了110項發明專利,企業研發能力可以說遙遙領先其他行業參與者。
圖片來源:天眼查
骨傳導耳機還是一個小眾品類,不像傳統耳機那樣擁有成熟的供應鏈市場,因此除了擁有研發能力、自成體系的品牌外,其他品牌無法從根源上避免產品同質化的現象,而高度同質化的市場往往會導致行業內品牌從技術競爭轉變為簡單殘酷的「價格戰」。
但價格戰引發的無休止降級又不符合小眾品類「出貨量低、客單價高、利潤率高、復購率高」的行業特點。這也是現階段骨傳導耳機只有韶音做到「一超」,其他品牌無法實現「多強」的主要原因。
雖然說現階段還沒有品牌可以在專利層面和Shokz的技術儲備正面對抗,即使是傳統耳機品類的「老牌大廠」在骨傳導領域也需要從零做起,但這并不意味著骨傳導耳機這塊蛋糕未來一定掌握在韶音這種頭部品牌當中。
骨傳導耳機目前的市場滲透率確實還比較低,但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和個人隱私的重視增加,以及人們對更好的聽覺體驗的需求增加,這種技術的需求可能會迅速增長。根據證券分析師預測,全球骨傳導耳機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內將會迅速增長,預計2023年全球骨傳導耳機行業規模有望達到200億元。
圖片來源:Shokz韶音
而更大的市場容量除了會吸引到更多品牌參與到骨傳導耳機行業外,也會對骨傳導耳機行業的產品形態和體驗提出更多的要求,而這將為新入場的品牌提供超車的機會。比如骨傳導耳機目前在舒適度方面還有可以改進的空間,骨傳導耳機的音質發展目前也遇到了瓶頸。更不用說在AI時代骨傳導耳機「聲音疊加」的特性非常適合用作VR、AR設備的語音交互。
骨傳導耳機行業還沒有發展壯大, 就已經進入了頭部化階段,雖說頭部和行業靠前的品牌都是中國企業,但初期過度頭部化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好在已有許多耳機大廠看到了骨傳導耳機市場存在的機遇,SANAG、JBL等國際知名大廠紛紛入場,小米這類手機行業的巨頭也跨行入場,這些名氣極高的大廠有可能用自身的人氣帶動骨傳導耳機行業發展。
從長遠來看,骨傳導耳機的市場和產品都遠沒達到「飽和」的程度,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還有許多機遇等待著新的品牌參與進來。骨傳導耳機雖然市場規模目前還比較小,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在未來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聽覺設備品類,有望在各個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