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業規模突破26萬億大關,頭部基金公司經營業績也實現“加速跑”,但仍有個別中小公司為實現盈利還在努力。
從當前已披露盈利情況的基金公司來看,凈利潤“20億俱樂部”翻倍增長,而作為公募市場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銀行系公募也頻傳喜報。
財經網金融通過多方了解,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差異化競爭逐漸成為中小基金公司發力的方向。2021年A股市場經歷演繹結構性行情,但整體基金總利潤下滑明顯,對于2022年預期會有增速下降準備。
“如果下半年沒有出現全面的系統性行情,業績下滑將會是大概率事件。”華南某大型公募基金市場人士感嘆道。
管理費收入首突破千億元大關
2020年,基金規模實現歷史性跨越,基金管理費收入也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2021年,又是公募基金高速發展的一年,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大幅提升。據天相投顧統計,去年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41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31億元大幅增長52%。
日前,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公募基金2022年2月份市場數據,138家基金管理公司資產凈值合計26.34萬億元,再刷新歷史新高。
引人注意的是,公募頭部公司的優勢繼續擴大。3月31日,天相投顧統計的2021年公募基金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基金管理費收入達1416.39億元,首次突破1000億元,較上年增加485.27億元。
從基金公司角度看,2021年多家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的激增,管理費收入都賺得盆滿缽滿。31家公司管理費收入超過10億元,同比增張55%。管理費最高的5家公募分別為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富國基金和華夏基金。其中,易方達基金2021年管理費收入超100億,廣發基金和匯添富基金均超70億。
然而,在基金收益良好的背景下,不少投資人卻感受“不賺錢”。事實上,去年市場波動較大,基金預期收益對比前一年會有所下降。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2021年公募基金整體利潤7171.89億元,較2020年大幅降低,同比減少63.73%。其中,債券、貨幣、混合、股票、FOF、封閉式基金這6大類實現盈利,只有商品型、QDII兩類基金出現虧損。
“對于投資者來說,不要僅僅因為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或者一味追求熱點去做投資決策,過往業績僅僅是評判基金經理的一個維度,還應從其投資理念、投資策略、市場趨勢等方面進行了解,并堅持長期持有。”北京一家公募內部人士對財經網金融如是表示。
“馬太效應”在行業中愈發明顯
隨著公募基金2021年年報基本披露完畢,去年絕大多數公募“吸金”能力進一步增強。“20億俱樂部”也在數從2020年的3家增長至6家。其中,易方達基金2021年實現凈利潤45.35億元,繼續穩居凈利潤榜單首位。緊隨其后的是,匯添富基金和工銀瑞信基金,凈利潤分別為32.63億元和27.94億元。
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30日,在已披露2021年業績的36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2家扭虧,2家續虧,3家凈利潤下滑。
年報顯示,2020年遭遇凈利潤虧損的浙商基金、中海基金在2021年度實現“扭虧為盈”。但仍有部分小型基金公司經營情況不樂觀,南華基金、方正富邦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截止報告期末,2021年南華基金實現營業收入2585.46萬元,凈利潤-2846.85萬元,同比下降143.62%。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南華基金總資產1.21億元,凈資產1.0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成立以來,南華基金一直虧損,且去年虧損最大。
同樣情況,方正富邦基金遭遇凈利潤連續虧損五年。2021年度,方正富邦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81億元,同比增長36.63%;凈利潤卻虧損1990.92萬元。
引人注意的是,銀行系基金公司在2021年保持了整體穩定增長態勢。近兩年公募基金大力發展,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合計規模占比超20%,顯然已發展成為了公募基金行業的“巨頭”。
梳理年報數據,工商銀行(601398)旗下的工銀瑞信基金公司資產規模和凈利潤均大幅領先于其他國有大行旗下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基金仍處于銀行系基金公司中的龍頭地位。2021年末,管理資產總規模 1.72 萬億元。總資產176.27億元,凈資產140.92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27.94億元,較2020年19.73億元的凈利潤增長41.61%。
農銀匯理基金2021年全年實現凈利潤6.48億元,同比增長51.76%,增速保持首位。
交銀施羅德管理規模 5,473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61%。2021年全年實現凈利潤 17.86 億元,同比增長 42%,凈利潤創成立以來最高紀錄。
建信基金2021年全年實現凈利潤11.55億元,同比增3.22%。而中銀基金2021年全年實現凈利潤10.26億元,同比下降2.66%,也是唯一一家出現下降的大行系基金,五年內四次凈利潤下滑。
實際上,相比同類大行系公募,建信、中銀基金表現乏善可陳,更是被股份行公募基金反超。
“目前行業馬太效應顯現,但并不意味著中小基金公司就一定沒有機會發展壯大。持續創新、差異化競爭很重要。但要實現這個目標,最根本的還是要鍛造以主動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能力,這也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該華南某大型公募基金市場人士對財經網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