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氣一季度行情回顧與二季度展望
方正中期期貨郝瀟瀟
摘要:
從原油角度看:地緣政治的影響,可能對原油需求將出現階段性的下滑,但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消退,原油需求量將進一步恢復,需求端對油價仍有較強的支撐。而供應端方面:首先,OPEC+仍致力于維護原油市場的穩定,每月維持40萬桶/日的產量不變,從2月份的增產情況來看,OPEC原油增產已經超過40萬桶/日,在高油價下,OPEC+增產節奏可能加快。其次,由于俄烏地緣沖突的影響,西方國家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勢必會導致俄羅斯原油出口階段性下降,IEA預計4月份俄羅斯原油出口量將下降300萬桶/日,短期由于市場上難以補充這部分份額,進而加劇全球原油供應緊張的局勢。2022年一季度原油市場本來就存在供應缺口,二季度地雖OPEC將進一步增產,但仍難以彌補俄羅斯出口量的下降,供需缺口可能進一步擴大,進而進一步推升油價,二季度油價仍將偏強運行。
從液化石油氣自身來看,由于我國液化氣主要來自煉廠,當前煉廠開工率較為穩定,暫無大規模檢修,故液化氣供應端暫無較大變動。需求方面,天氣轉暖之后,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弱,汽油消費量將維持在正常水平,而調油用的MTBE和烷基化油需求量將維持穩定,同時隨著丙烷脫氫裝置的利潤修復,需求端維持穩中有增的趨勢不變。故工業需求將逐步修復。二季度液化氣整體將維持供需雙增的局面,整體供需維持平衡。由于液化氣的長期定價仍錨定原油,在二季度Brent原油中樞大概率維持在100美元/桶上方運行的情況下,液化氣整體重心仍將偏強運行。回溯歷史,在2012-2014年三年時間中,在Brent原油在100美元/桶的時候,華東、華南地區液化氣民用氣現貨最底到達5200元/噸。故可以將PG05、PG06合約盤面價格在5200元/噸上方運行,如果期價跌破5200元/噸,此時介入多單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后期需密切關注原油市場的變化情況。
第一部分 行情回顧
觀察一季度液化氣期貨價格走勢,期價重心不斷提升,整體呈現震蕩上行的走勢,3月上旬,PG2205合約更是創出合約上市以來的新高,整體走勢仍相當強勢。
2022年一季度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成本端驅動液化氣期價不斷走高,特別是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后,原油價格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加速上漲,Brent原油最高觸及139美元/桶的,創出近12年以來的新高,原油價格的上漲推升液化氣期價走高,PG2205合約在3月上旬創出上以以來新高。隨著地緣緊張局勢的緩解,原油價格高位回落,帶動液化氣期價回落。但由于原油供應偏緊的局面暫未發生實質性轉變,油價繼續走強的情況下,推升液化氣期價高位回升。
第二部分 原油走勢分析
原油作為大宗商品“龍頭”,期價格的漲跌直接影響化工商品的走勢,近10年來液化氣現貨價格的走勢同原油大的走勢高度一致,故研究原油價格的走勢對把握液化氣價格的變動有較好的前瞻和預判作用。
1.一季度原油供應穩步回升
從EIA短期能源報告公布的數據來看,2020年5月份全球原油產量見底,后期隨著OPEC+逐步減少原油產量,整體的原油供應量逐步回升。2021年8 月起,OPEC+將每月增產40萬桶/日,直到所有暫停的產能恢復為止。從2022年5月起,阿聯酋和其他幾個成員國在減產方面將適用更高的產量基線。由于OPEC+逐步退出減產協議,原油供應整體穩步回升的局面暫不改變。2022年2月份,全球液體燃料供應量達到9976萬桶/日的水平,較疫情前1億桶/日的上方已不足50萬桶/日。
2.原油需求穩步復蘇
隨著疫苗接種人數的不斷增加,疫情對原油需求的影響將逐步減弱,原油需求穩步復蘇。EIA最新公布的短期能源報告顯示,截止至2022年2月份,全球原油需求量為1.01377億桶,基本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水平,雖然局部地區疫情的反復對原油需求造成階段性的擾動,但整體需求向好的基本面暫不會發生改變。
3.二季度供需將逐漸平衡
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到,原油供需整體穩中向好的局面暫時不會改變,但由于供需回升的速率稍有不同,故原油供需情況將呈現階段性變化特征。
EIA最新的短期能源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為310萬桶/日,而供應增量為545萬桶/日,供應增量明顯超過需求增量,故在某一時間節點,原油供應將超過需求,從而出現累庫的跡象。EIA預計,2022年一季度,原油原油仍存在40萬桶/日的缺口,而二季度,隨著OPEC+逐步退出減產,供應將增加100萬桶/日左右,而需求端由于取暖季的退出,駕駛季需求暫未完全啟動,需求基本上維持穩定,故二季度原油將出現74萬桶/日的累庫,二季度原油整體供應將從供不應求轉向供需平衡進而轉向供過于求的局面。主要的變量仍在OPEC的增產速度。
從全球原油庫存情況來看,由于2020年三季度開始,原油一直延續去庫的局面,整體原油庫存均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在低庫存的情況下,二季度雖可能出現階段性累庫的跡象,但原油價格仍難以大幅走低,預計油價中樞仍將維持在高位。
第三部分 液化石油氣供給分析
1.液化石油氣產量穩中有增
液化石油氣按照來源可以劃分為油氣田伴生氣、煉廠副產品以及煤化工裝置的尾氣。我國液化石油氣主要來自于煉廠。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型煉化一體化裝置的不斷投產,我國整體的原油加工量不斷提升。
2021年我國原油加工量同比繼續維持正增長。按照國家統計公布的數據,2021年月我國原油累計加工量為7.04億噸,同比增長4.3%。2022年一季度煉廠開工率仍較為穩定,并未出現大規模檢修,故整體的原油加工量較去年同期不會出現明顯的下降,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份原油加工量1.13億噸,同比下降1.1%。由于煉廠開工率維持穩定,2022年一季度液化氣產量有所增加,按照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1-2月份我國液化氣累計產量為782萬噸,同比增加12.9%。
2.進口量小幅下滑
近年來隨著我國液化石油氣表觀消費量的持續增加,我國液化氣的進口量始終保持穩中有增的趨勢。特別是2013年之后,隨著我國煉廠自用量的提高以及化工深加工的突起,進口量不斷提高,2019年我國液化氣進口量為2049.68萬噸,創出歷史新高。
由于原油價格上漲推升丙烷價格的走高,導致PDH裝置持續虧損,裝置的開工率出現階段性下降,導致需求出現階段性回落。1-2月份進口量并未出現大幅增加,環比基本上維持穩定。1-2月份我國液化氣累計進口量為390.77萬噸,環比下降1.21%。
3.出口量穩中有降
我國液化石油氣整體供應不足,出口相對有限。華南地區是我國液化石油氣的主要出口地區,而出口的地區主要是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我國是液化石油氣凈進口國,出口量相對較少。但隨著東南亞等地液化石油氣接駁技術的不斷完善,我國轉出口貿易隨之萎縮。按照海關統計的數據,2022年1-2月份我國 液化氣累計出口量為12萬噸,同比下降10.18%。三月份出口量也難以出現大幅增加,預計一季度我國液化氣出口量將維持在20萬噸左右的水平,同比下降12.105%。
第四部分 液化石油氣需求分析
2013年天津渤化60萬噸丙烷脫氫裝置的投產,隨后浙江衛星45萬噸丙烷脫氫裝置和寧波海越60萬噸丙烷脫氫裝置的先后投產,化工深加工的突起,我國液化石油氣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2019年液化石油氣的表觀消費量超過6000萬噸,達到6063.7萬噸。2021年我國液化氣表觀消費量為7059.49萬噸,同比增長12.06%。
2022年1-2月份我國液化氣表觀消費量累計為1160.57萬噸,同比增加8.25%。預計一季度液化氣表觀消費量將超過1700萬噸。
液化石油氣按照其消費結構不同可以分為燃料和化工原料,而燃料需求可以細分為民用需求,深加工需求;化工原料更多為工業需求。近年來由于丙烷脫氫裝置的不斷投產,液化氣作為化工原料需求不斷增加。
1、燃料需求穩定
燃料用氣又稱為民用氣是液化石油氣的主要使用領域。民用氣進一步劃分可以分為農村消費、餐飲消費、城鎮居民燃料以及工業燃料。由于農村人口密度低,相較于天然氣管道,液化石油氣具有更大的優勢。燃料需求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消費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波動,但整體需求維持穩定。
2、PDH需求持續增長
丙烷是液化石油氣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用途有以下幾部分;其一,作為民用燃料,燃燒使用;其次,作為丙烷脫氫(PDH)原料;最后,還有少部分出口。隨著丙烷脫氫裝置的逐步投產,需求量大幅增加。據統計2022年我國丙烷脫氫裝置產能近1000萬噸。
由于丙烷脫氫制丙烯裝置流程相對簡單,前期投入相對較小,相較于石腦油制丙烯門檻要低。同時PDH裝置利潤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均處于較高的水平,特別是2018年度至2019年初裝置利潤一度超過3000元/噸。基于以上兩點,裝置投產將明顯加快,按照卓創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經達到近1000萬噸/年的水平,后期預計仍有1000萬噸左右的裝置投產。
3、MTBE產量穩中有增
由于2021年煤炭價格的大幅走高導致甲醇價格的不斷上漲,成本端甲醇價格的不斷走高導致MTBE裝置利潤不斷下降,導致部分時間裝置出現明顯虧損,企業檢修增多,開工率維持低位。隨著國家對煤炭價格的調控,后期成本端壓力將明顯消退,企業利潤將逐步好轉,裝置的開工率亦將明顯回升,后期MTBE產量有望繼續增加。一季度由于MTBE裝置利潤的修復,整體開工率明顯回升,1-2月份產量同比出現明顯增加。從卓創統計的數據顯示,1-2月份我國MTBE累計產量為218.67萬噸,同比增長8.2%。
4、烷基化油產量維持穩定
烷基化油是石油煉制過程中的一種含烴類的產品。將石油加工(例如熱裂化或催化裂化過程)生成的異丁烷與丙烯、丁烯在酸性催化劑(硫酸或氫氟酸)存在下反應,生成以異辛烷烴為主的液體產品。烷基化油作為汽油添加劑,其產量和消費量同汽油息息相關。受需求下降的影響,2020年我國烷基化油產量為944.67萬噸,同比下降4.58%。2021年調油需求穩中有增,全年烷基化油累計產量為973.41萬噸,同比增長3.04%。
一季度烷基化裝置利潤有所好轉,開工率回升,卓創統計的數據顯示,1-2月份我國烷基化油累計產量為179.04萬噸,同比增長24.85%。
第五部分 后期展望
從原油角度看:地緣政治的影響,可能對原油需求將出現階段性的下滑,但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消退,原油需求量將進一步恢復,需求端對油價仍有較強的支撐。而供應端方面:首先,OPEC+仍致力于維護原油市場的穩定,每月維持40萬桶/日的產量不變,從2月份的增產情況來看,OPEC原油增產已經超過40萬桶/日,在高油價下,OPEC+增產節奏可能加快。其次,由于俄烏地緣沖突的影響,西方國家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勢必會導致俄羅斯原油出口階段性下降,IEA預計4月份俄羅斯原油出口量將下降300萬桶/日,短期由于市場上難以補充這部分份額,進而加劇全球原油供應緊張的局勢。2022年一季度原油市場本來就存在供應缺口,二季度地雖OPEC將進一步增產,但仍難以彌補俄羅斯出口量的下降,供需缺口可能進一步擴大,進而進一步推升油價,二季度油價仍將偏強運行。
從液化石油氣自身來看,由于我國液化氣主要來自煉廠,當前煉廠開工率較為穩定,暫無大規模檢修,故液化氣供應端暫無較大變動。需求方面,天氣轉暖之后,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弱,汽油消費量將維持在正常水平,而調油用的MTBE和烷基化油需求量將維持穩定,同時隨著丙烷脫氫裝置的利潤修復,需求端維持穩中有增的趨勢不變。故工業需求將逐步修復。二季度液化氣整體將維持供需雙增的局面,整體供需維持平衡。由于液化氣的長期定價仍錨定原油,在二季度Brent原油中樞大概率維持在100美元/桶上方運行的情況下,液化氣整體重心仍將偏強運行。回溯歷史,在2012-2014年三年時間中,在Brent原油在100美元/桶的時候,華東、華南地區液化氣民用氣現貨最底到達5200元/噸。故可以將PG05、PG06合約盤面價格在5200元/噸上方運行,如果期價跌破5200元/噸,此時介入多單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后期需密切關注原油市場的變化情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