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立近3年的百度健康團隊,繼8月份官宣升級成為百度大健康事業群組之后(百度集團第五大事業群組),目前有了新動向。
9月15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百度健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首期將聚焦肺腫瘤專病、氣道專病、肺血管專病、間質性肺病、肺部感染專病五個專病領域,合作“專病精準賦能”等互聯網醫療項目,實現專病患者與公立醫院專科在互聯網上精準鏈接與匹配。
這種互聯網醫療與公立醫院打通的模式,是百度健康過去幾年摸索出來的新路徑,目前已經覆蓋19省的60余家三甲公立醫院。
“兩年前沒有人知道,我們今天會走到這個方向。”百度健康總經理楊明璐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坦陳,百度健康團隊成立以來,中間有多次業務轉向,從技術驅動轉為在線醫療服務運營,再到深入產業,“內部、外部挑戰真挺大的。”
百度健康品牌成立于2020年3月,當年被稱為疫情下的“互聯網醫療爆發元年”。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在線問診為主的遠程醫療服務成為剛需,服務量激增,各大互聯網醫療平臺都隨之出現“流量井噴”。不過疫情暴發三年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互聯網醫療依然在尋求賦能產業的落地模式。
當百度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基因碰上嚴謹且傳統的醫療行業,百度健康如何找到一條可行的路徑。近日,經濟觀察網就此專訪了百度健康總經理楊明璐,這也是她在百度大健康事業群組成立后,首次對過往幾年進行深度復盤。
從內容1.0到服務2.0
百度健康的前身是百度醫療搜索。“最早我們還是從搜索的基因出發。”楊明璐說,但她認為,那時并不完全是在做醫療健康,更像是通過搜索業務,來滿足用戶獲取醫療健康信息的需求。
但這種模式很快便遇上了問題。
“當時互聯網上和醫療健康有關的信息質量非常的參差不齊,在全網信息質量都比較差的情況下,我們作為搜索引擎可以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楊明璐說。
這也促使業務重新調整了方向。“我們決定自己下場做運營。”據楊明璐介紹,在2017年到2019年期間,百度健康開始建立內容運營團隊、醫生運營團隊,直連行業里頭部的醫生和醫療機構,提供權威、可靠的醫學科普內容。百度健康自此進入了以內容為核心的1.0時代,百度健康醫典、權威醫生科普直播等一系列產品在這個階段出現。
“當時大家也挺沒底的。”楊明璐回憶稱,此前百度的業務通常是技術驅動型,很少做這么重的運營,不是常規意義上擅長的事。
如今回頭看,這被視為百度健康的一次根本性改革。“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意識到醫療行業就是重運營的狀態,沒有誰做醫療可以做的很輕,這是行業的規律決定的。”楊明璐表示。
在內容上的重投入,為百度健康積累到了初期的用戶。根據百度健康提供數據,每天都有近1億用戶在百度上搜索、閱讀醫療健康相關內容。與此同時,疫情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催生了百度健康第二次業務升級的機會。據國家衛健委規劃信息司統計,在疫情防控期間,國家衛健委屬管醫院互聯網診療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17倍,部分第三方平臺互聯網診療咨詢量增長20多倍。
此時的百度健康業務發現當下用戶在需求側和供給側的兩大變化——在需求側,更多用戶愿意通過互聯網來滿足自己的醫療需求而不是停留在搜索層面;在供給側,國家開始大力推廣互聯網醫院,醫生群體、醫院管理層對此也開始有相應的動作。
如何進一步提供服務,成為此時百度健康開始嘗試解決的問題。
在楊明璐看來,內容本質是1對N的普適性服務,1條內容可以服務N個患者的信息需求。但現實情況是患者很多時候都是1對1的特殊需求,這種需求在他們搜索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只是基于內容服務并無法滿足。
百度健康首選的切口是在線問診,通過1對1的即時性問診服務補上用戶需求的缺口。
“我們的目標是為患者解決他的尋醫問診需求。在問診量快速增長之后,我們發現付費問診的增速非常快,這也驗證了國人尋醫問診習慣正在發生變化。”楊明璐說。
相比于內容的1.0時代,走向服務執行起來挑戰很大,服務意味著要加入非常重的醫學屬性,整個團隊的架構也因此發生了變化。百度健康為此引入了大量的醫生資源,目前在成都、石家莊等地都有醫生團隊。
“這其實對管理挑戰很大,”楊明璐告訴經濟觀察網,“大家最初思維方式都不太一樣,還得解決溝通的問題。(另一方面)從內容到服務,我們是越來越重了,跟醫療產業的融合程度也越來越深。”
截至目前,百度健康已經在海南、銀川落地了兩家互聯網醫院,每天有數十萬的用戶完成線上付費問診。
醫療服務也由此成為百度健康服務2.0時代的核心。
深入產業的3.0時代
在楊明璐的復盤中,在1.0和2.0階段,百度健康更多是洞察了用戶的需求再結合自身的能力演化而來,但無論是內容還是服務,自身的互聯網屬性依然占了大頭。她認為,未來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都要更向醫療供給側靠攏,更接近醫療的本質。
深入產業是她看到的機會,但和醫院這樣的醫療供給端合作是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共同的難題。“我們在摸索過程中也走了不少的彎路。”楊明璐坦言。
“院外的處方流轉和隨訪用戶的慢病管理業務我們一開始就看過,但很快就喊停了,有太多的人想做這些,醫院都合作不過來了。”楊明璐判定,那條路不適合百度,還是要基于百度的本身的優勢,找到賦能醫療行業的路徑。
她還表示,當時也考慮過很重的模式,比如給公立醫院提供一整套互聯網醫院系統。但這樣價值并不大,互聯網醫院建好之后依然只是個信息孤島,沒有為醫院拓展醫療服務邊界,提高服務效能。
“這個時候的醫院和百度健康就像兩條平行線,我們試圖去找到那個交點。”楊明璐這樣形容當時的狀態。2021年,國家對公立醫院的發展要求正在從規模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這給了楊明璐新的啟發。
楊明璐和她的團隊調研發現,高質量發展成了很多院長在思考的問題,因為對于醫院尤其是頭部醫院來說,規模不是問題,但高質量如何體現?
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是重點學科的專科建設,一家大型醫院需要有一批重點發展的專科,圍繞一個專科要不斷提高科研能力、臨床水平、服務質量等。
這一切的前提是有足夠數量的精準患者診療推動學術研究和臨床技術發展,對于醫院來說這是個較為明確的需求。
“現在公立三甲醫院的門診患者中很大部分都是普通常見疾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可以得到解決,但老百姓會習慣性去公立三甲醫院尋醫問藥。現實情況是,一個公立三甲醫院專科門診的專家一號難求,但每天的患者中真正適配這個級別專家的對癥患者比例有待提高。這其實也是一種醫療資源的浪費,國家也在積極推動分級診療的落地。與此同時,患者往往并不清楚他需要什么樣的醫療資源,甚至會病急亂投醫。”楊明璐向經濟觀察網如是描述當前的醫療現狀。
“在院端跟患者端之間存在一個信息斷層,我們在做的就是把這個斷層用百度平臺獨有優勢連接打通。”楊明璐說。
今年8月,百度健康、百度智慧醫療團隊升級成立為百度大健康事業群組,成為百度集團第五大事業群組時,楊明璐公布了精準醫患匹配引擎賦能公立醫院專科建設的階段性進展。
據楊明璐介紹,這套以精準醫患匹配引擎為核心技術驅動的數字化專科共建業務,從2021年開始啟動,發展至今已經與60多家大型公立三甲醫院達成合作。
在業務的實踐中,她表示已經探索出跟醫院對接信息系統的解決方案,并研發了業內領先的中臺化技術模塊,能做到跟多家醫院標準化、高效率的智能小程序建設和數字化專病門診上線。
基于百度健康已經有的流量池和搜索引擎技術,可以將疑難和重疾的患者篩選出來,通過與公立醫院官方合作打通在線預約號源和區域內頭部的公立三甲醫院專科進行高效匹配,這樣既能助力公立醫院加快專科建設,也做到了分級診療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也為患者提供了高效有用的服務。
據百度健康互聯網醫院院長張寬介紹,未來幾年,百度健康將在數字化專科共建領域加大投入。通過與每家醫院的重點專科合作數個數字化專病門診,并持續加強地域及病種兩個維度的覆蓋。
百度健康的目標是用三年時間合作200家公立三甲醫院,共建800個數字化專科。“那就意味著我們絕大多數百度搜索用戶都能在附近匹配到合適的公立醫院專病門診。”張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