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事項: 公司公告:公司與中來股份控股股東林建偉、張育政夫婦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及《表決權委托協議》,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受讓張育政持有的中來股份1.06 億股(約占中來股份總股本的9.70%),受讓價格為每股17.18 元,合計受讓金額18.17 億元;同時擬取得林建偉持有的中來股份1.09 億股(約占中來股份總股本的10%)對應的表決權。本次交易完成后,浙能電力將持有中來股份9.70%的股份及19.70%的表決權,成為中來股份的控制方。 國信環保公用觀點:公司此次收購中來股份股權,實現新能源業務領域布局持續推進,促進公司由火電為主向火電與新能源協同發展轉變。中來股份未來成長性較好,光伏背板、太陽能電池片產能擴張,驅動其收入和凈利潤快速增長。浙能電力入股后,將發揮公司與中來股份的產業協同,為中來股份提供增信、融資、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支持,進一步提升中來股份的增長潛力,加快中來股份發展。同時,公司拓寬了新的業務領域,新增利潤增長點,有助于提高公司整體盈利水平。由于本次公司收購中來股份股權尚具有不確定性,暫不考慮收購中來股份對公司的影響。預計2022-2024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9、23.5、26.8億元,2023-2024 年同比增長199.5%、13.7%;EPS 分別為0.06、0.17、0.19 元,當前股價對應PE 為58.7、19.6、17.2x,對應PB 分別為0.71、0.69、0.66x。考慮到公司火電業務的重資產屬性,采用PB 估值法對公司進行合理價值測算。給予公司2023 年0.8-0.9 倍PB,對應公司權益市值為529.3-595.5 億元,對應4.00-4.50 元/股合理價值,較當前股價有16%-31%的溢價。公司新能源布局持續推進,新增業績增長來源,公司業績有望穩步增長,維持“買入”評級。 評論: 新能源業務領域布局持續推進,促進公司由火電為主向火電與新能源協同發展轉變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布局持續推進,自2021 年獲得浙江愛康光電20%股權后,此次又獲得中來股份控制權,在光伏領域布局不斷增加,助力公司由傳統以火電為主向火電與新能源協同發展轉型,實現公司整體發展戰略有效落地。 中來股份未來成長性較好,有助于增厚公司業績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是實現“雙碳”目標和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大舉措,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發展空間廣闊。中來股份深耕光伏行業,開展的具體業務為光伏背板、N 型高效單晶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全球領先的太陽能背板制造企業。截至2022 年6月,中來股份背板產品累計發貨超過184GW,其中,FFC 雙面涂覆背板累計發貨超過110GW,在光伏背板行業中優勢較為突出。 中來股份收入和凈利潤大幅增長,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受益于下游光伏行業高景氣,背板需求較大增長,中來股份產品銷售規模大幅增長,驅動收入和凈利潤大幅增長。2022 年前三季度,中來股份實現營業收入76.24 億元,同比增長84.48%;實現歸母凈利潤3.43 億元,同比增長365.90%。同時,中來股份毛利率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中來股份毛利率為16.35%,較2021 年同期增加5.63pct。此外,中來股份加強費用管控,費用率水平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分別為1.15%、3.14%,較2021 年 同期分別減少0.77、1.36pct。中來股份毛利率提升以及費用率下降,凈利率顯著增長。前三季度,中來股份凈利率為4.82%,較2021 年同期增加3.32pct。 中來股份產能擴張,浙能電力入股促進中來潛力釋放。在背板業務板塊,中來股份規劃的2022 年5000 萬平方米背板產能擴充正在逐步建設并逐步釋放,同時計劃后續將進一步建設年產2.5 億平方米通用型背板項目,擴充背板產能;在高效電池業務板塊,中來股份完成了泰州“年產1.5GW N 型單晶雙面TOPCon 太陽能電池項目”的產能爬坡,至2022 年6 月,中來股份在泰州累計投建的N 型TOPCon 電池產能達3.6GW。 此外,中來股份于2022 年6 月完成“年產16GW 高效單晶電池智能工廠項目”一期首批4GW 的首片182/210高效電池下線,一期后續4GW 和二期的8GW 正在逐步規劃建設中,該項目全部建成后,將進一步加快中來股份在高效單晶電池領域的戰略布局,有利于公司高效電池產能的擴張。浙能電力入股后,將發揮公司與中來股份的產業協同,為中來股份提供增信、融資、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支持,進一步提升中來股份的增長潛力,加快中來股份發展。同時,公司拓寬了新的業務領域,新增利潤增長點,有助于提高公司整體盈利水平。 投資建議:公司新能源布局持續推進,新增業績增長來源,公司業績有望穩步增長,維持“買入”評級。 由于本次公司收購中來股份股權尚具有不確定性,暫不考慮收購中來股份對公司的影響。預計2022-2024 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858.1、899.1、910.6 元,同比增長20.7%、4.8%、1.3%;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9、23.5、26.8 億元,2023-2024 年同比增長199.5%、13.7%;EPS 分別為0.06、0.17、0.19 元,當前股價對應PE 為58.7、19.6、17.2x,對應PB 分別為0.71、0.69、0.66x。考慮到公司火電業務的重資產屬性,采用PB 估值法對公司進行合理價值測算。給予公司2023 年0.8-0.9 倍PB,對應公司權益市值為529.3-595.5 億元,對應4.00-4.50 元/股合理價值,較當前股價有16%-31%的溢價。 風險提示 政策風險,行業政策不及預期;用電量下滑;煤價持續高位;電價下滑;收購整合不及預期。【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6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