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公司是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頭部供應商,2021 年市占率8.54%,位居行業前列。隨著磷酸鐵鋰在海外動力領域滲透率的提升以及在儲能領域的大規模應用,行業未來空間大、增速快。公司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域技術積累深厚、產品品質優異,同時公司實現前驅體磷酸鐵和磷酸鐵鋰的一體化融合,成本優勢明顯;目前公司已經進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流電池客戶供應鏈,在手訂單飽滿,伴隨新建產能釋放,預計公司將迎來規模放量的快速發展階段。綜合考慮PE 和PEG 估值法,給予公司2023 年14x PE 估值,對應目標市值253億元,對應目標價為297 元/股,首次覆蓋并給予“買入”評級。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頭部供應商,市占率居行業前列。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鋰電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涵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及前驅體磷酸鐵、錳酸鋰等,2021 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99%,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公司創始人從2003 年就開始從事磷酸鐵等材料的研發,產品成功進入美國A123 供應鏈。2011 年開始,公司陸續開發和產業化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目前產品已迭代至第三代,并成功進入比亞迪、寧德時代、中航鋰電、億緯鋰能等一流電池客戶供應鏈。2021 年開始,受益行業高景氣,公司業績實現大幅增長,2021/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22.3/74.4 億元,同比+224%/550%,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5/7.9 億元,同比+890%/333%。據GGII 數據,2021 年公司市占率達8.54%,位居行業第四。 行業:海外動力及儲能領域打開空間,成本和性能有明確迭代。復盤歷史,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行業曾受益于新能源商用車,尤其是新能源客車滲透率的提升而得到快速發展,后又因補貼門檻提高等因素增速放緩,2019 年開始,隨著寧德時代CTP 及比亞迪“刀片電池”等電池結構技術的創新,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憑借高性價比在動力乘用車領域得到快速發展。展望未來,受益于儲能行業的高速成長以及鐵鋰電池在海外動力領域的滲透率提升,預計到2025 年,全球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需求約為267 萬噸,對應2020-2025 年CAGR 84%,行業發展空間大、增速快。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基于高性價比在2019-2021 年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也能看到隨著新玩家的進入以及產能的加速擴張,行業競爭趨向激烈,未來行業料將從成本與性能方面實現產業迭代,產業鏈延伸、創新型鋰鹽與磷酸錳鐵鋰的應用預計將是行業未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技術積累深厚,一體化融合降本,綁定大客戶加速成長。公司主要優勢在于: 1)技術:公司自制前驅體磷酸鐵,改進優化共沉淀合成工藝,產品鐵磷比、水分含量、BET 等指標優異,經碳熱還原固相法合成的磷酸鐵鋰材料在壓實密度、比容量、循環壽命等性能指標上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成本:直接材料占磷酸鐵鋰成本比重超70%,公司采用銨法工藝自制磷酸鐵,據我們測算,生產磷酸鐵鋰單噸成本較鈉法低約2000 元/噸,實現降本增利,公司磷酸鐵鋰毛利率水平居行業前列。3)客戶:公司目前已進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線電池客戶供應鏈,并與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及保供協議,在手訂單飽滿;4)產能:公司IPO 募投項目規劃分兩期建設5 萬噸磷酸鐵鋰產能,加上公司規劃的其他在建項目、外協和政府合作項目等,我們預計到2022 年底產能達25 萬噸,將有效滿足下游客戶需求。 風險因素: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波動風險;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行業競爭加劇;上游原料漲價給行業盈利帶來波動;新技術客戶驗證與產能投放不及預期;公司原材料供應商集中度較高風險;客戶集中度偏高的風險等。 投資建議: 公司是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頭部供應商, 2021 年市占率8.54%,位居行業前列。隨著磷酸鐵鋰在海外動力領域滲透率的提升以及在儲能領域的大規模應用,行業未來空間大、增速快。公司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域技術積累深厚、產品品質優異,同時公司實現前驅體磷酸鐵和磷酸鐵鋰的一體化融合,成本優勢明顯;目前公司已經進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流電池客戶供應鏈,在手訂單飽滿,伴隨新建產能釋放,預計公司將迎來規模放量的快速發展階段。我們預計公司2022/2023/2024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3/18.1/23.5 億元,選取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上市公司德方納米、富臨精工作為可比公司進行估值,PE 角度:可比公司2023 年平均PE 約14x(基于Wind 一致預期對應PE);PEG 角度:可比公司2023 年平均PEG 約0.5x(基于Wind 一致預期對應PEG),考慮到公司2022E-2024E 凈利潤復合增速預計約33%,對應PE 估值約16x。因此,綜合考慮PE 和PEG 方法,我們給予公司2023年14x PE 估值,對應2023 年目標市值為253 億元,對應目標價為297 元/股,首次覆蓋并給予“買入”評級。【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68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