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投資要點 本周五(12 月09 日)有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微導納米”詢價。 微導納米(688147):公司以原子層沉積(ALD)技術為核心,主要從事先進微、納米級薄膜沉積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公司設備產品集中應用于光伏及半導體領域。公司2019-2021 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6 億元/3.13 億元/4.28 億元,YOY 依次為414.94%/44.82%/36.91%,三年營業收入的年復合增速116.94%;實現歸母凈利潤0.55 億元/0.57 億元/0.46 億元, YOY 依次為292.93%/4.52%/-19.12%,自2019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轉虧為盈。最新報告期,2022Q3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5 億元,同比增長66.80%;實現歸母凈利潤-0.03億元,同比下降115.83%。根據初步預測,2022 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300至4,200 萬元,較上年度同比下降50.12%至8.92%。 投資亮點:1、公司是國內少數以ALD 技術為核心的薄膜沉積設備生產商,有望受益于光伏行業的景氣發展、以及太陽能電池片由PERC 工藝向新型高效電池TOPCon 發展所帶來的設備價值量提升。在傳統工藝中,通過CVD 與PVD 工藝所生成的膜較難突破10nm 以下的厚度極限,因此原子層沉積(ALD)工藝具有較為顯著的相對優勢,尤其在光伏領域的高效電池TOPCon 電池隧穿層的沉積工藝中尤為凸顯。公司長期深耕ALD 鍍膜設備領域,產品性能已達業內領先水平,有望受益于下游光伏行業的景氣發展及技術迭代;一方面,伴隨著光伏行業持續景氣、電池片廠商擴產加速,2021 年我國電池片產量同比增長約46.8%;另一方面,太陽能電池片技術路線正由PERC 工藝向新型高效電池TOPCon 等方向推進,根據公司招股書披露,PERC 產線的生產設備價值量占比為24.71%-26.73%,而TOPCon 產線的生產設備價值量占比高達33.00%-39.12%、其生產設備價值量較PERC 產線有所提升。目前,公司依托在ALD 技術領域的先發優勢,已覆蓋包括通威太陽能、隆基股份、晶澳太陽能、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在內的多家知名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商; 截至2022年9 月末,公司在手訂單合計19.75 億元。2、公司積極開發了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并實現了國產ALD 設備在28nm 集成電路制造關鍵工藝中的突破。 公司基于在光伏領域的技術積累,開發了技術難度更高的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并成為國內首家將量產型High-k 原子層沉積設備應用于28nm 節點集成電路制造前道生產線的國產設備公司,其產品的工藝關鍵性能參數已達到國際同類水平;目前,公司產品已先后獲得下游多家知名半導體客戶重復訂單認可。從行業發展來看,我國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基本由AMAT、ASM、Lam 等國際巨頭壟斷,國產化率較低、2020 年僅為8%,存在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 同行業上市公司對比:根據業務的相似性,選取捷佳偉創、北方華創、拓荊科技、以及中微公司等專用設備廠商為微導納米的可比上市公司。從上述可比公司來看,2021 年平均收入規模為46.49 億元、PE-TTM(算數平均)為66.02X,銷售毛利率為37.84%;相較而言,公司的營收規模相對較小,但毛利率水平均處于同業的高位區間。 風險提示:已經開啟詢價流程的公司依舊存在因特殊原因無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內容主要基于招股書和其他公開資料內容、同行業上市公司選取存在不夠準確的風險、內容數據截選可能存在解讀偏差、具體上市公司風險在正文內容中展示等。【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68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