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法規標準為抓手,構筑ToG/ToB /ToC 三位一體稀缺影響力。以“服務-數據”螺旋驅動,構筑企業護城河。公司技術服務業務2016-2021年CAGR 超25%,業務占比已經提升至60%以上。公司充當“政府的助手”(ToG)、“車企的幫手”(ToB)、“消費者的顧問”(ToC)三種角色,牽頭制定行業標準、提供車輛檢測服務、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通過咨詢、檢測、認證等技術服務模式進行變現。我們認為服務產生數據,數據積累推動服務能力提升,這種螺旋驅動模式將會構筑企業護城河。 行業新變量成就汽車技術服務增長確定性,監管新趨勢驅動汽車檢測行業持續發展。“新四化”產業變革、國產品牌崛起共同促使我國汽車行業加大研發投入。2016-2021 年,A 股整車/零部件企業研發支出CAGR 為12.18%/17.35%,為技術服務業務增長提供基礎。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檢測項目多樣(EMC、軟件、數據等),單車型檢測收入有望高于傳統燃油車。2022 年公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包括157 項標準法規,其中50%已經處于報批與立項狀態,標準體系出臺正在提速。智能網聯汽車監管將從“產品準入”向“使用管理”延伸,以汽車安全沙盒監管、二手車檢測評估等為代表的新監管制度與規范正在穩步推進。新標準與規范將會推動汽車檢測服務行業持續發展。 公司戰略布局“十”字展開,縱向挖掘服務深度提升價值量,橫向拓展服務內容擴展客戶范圍。“資產+人力資源”成為新要素,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增長動能與資產運營效率有望雙提升。 1)對標海外公司(AVL)的業務布局,公司縱向構建“測試設備+測試服務+解決方案”一體化服務模式,貫穿測評服務全流程,實現價值量提升。2022H1 公司測試裝備業務營收8405 萬元,同比+60.38%。 2)服務范圍從原有的排放檢測、整車碰撞等橫向拓展到駕乘體驗、“三電”系統、燃料電池空壓機、循環泵等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領域的測評與認證,以及智能網聯汽車測評、數據監管平臺服務、后市場認證、信息安全認證等智能網聯汽車全生命周期領域。2022H1 公司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和測評業務營收1.26 億元,同比+32.56%,優化布局、深化激勵,公司有望依托母公司中國中檢,實現跨越式發展。1)以西南為中心,推進全國布局,華東新基地總投資23.82 億元人民幣,有望成為公司未來成長的重要支撐;2)三期股權激勵實現員工與公司深度綁定,人員規模提升,為公司成長積蓄力量;3)通過重組整合加入中國中檢,有望借助中國中檢的平臺資源,打造主營業務核心優勢,開拓檢測行業發展“主賽道”,實現跨越式發展。 【投資建議】 隨著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汽車(檢測、開發)技術服務行業長坡厚雪,具備持續增長潛力。公司作為汽車技術服務領域稀缺龍頭標的,縱向挖掘服務深度提升價值量,橫向拓展服務內容擴展客戶范圍。“資產+人力資源”成為新要素,我們認為公司的增長動能與資產運營效率有望雙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監管向使用端延伸是未來重要方向,以汽車安全沙盒監管、二手車檢測評估等為代表的新標準新規范,將是公司業績的重要催化劑。 預計公司2022-2024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4.16/40.65/48.75 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23/8.95/10.69 億元,對應EPS 分別為0.72/0.89/1.06 元,對應PE 分別為27/22/18 倍。公司作為國內汽車技術服務龍頭,未來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法規落地,將打開成長空間,給予公司2023 年30 倍PE,6 個月內目標價為26.7 元。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整車及零部件企業技術研發投入不及預期 新車型數量不及預期 人才隊伍搭建不及預期 法規出臺進度不及預期 基建投資情況不及預期【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汽車技術服務
技術服務
人力資源
整車及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