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核心觀點 完成對捷泰科技全部收購,剝離汽車飾件業務并全面轉型光伏領域。 公司成立于2003 年,于2017 年登陸A 股市場,于2021 年收購捷泰科技,于2022 年完成捷泰科技的全部收購,剝離虧損的汽車飾件業務,全面轉型光伏電池片行業。捷泰科技是專業的電池片供應商,2022 年H1 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五;2022 年Q1-Q3,累計出貨電池片6.91GW,同比+75.59%。 捷泰科技近三年營收呈快速增長趨勢,2019-2021 年營收CAGR 達到40.36%。2022 年Q1-Q3,捷泰科技實現營收69.46 億元,同比+106%,同期實現凈利潤3.75 億元,同比+192%。 大尺寸電池片供需偏緊,公司PERC 產能均為大尺寸產能。大尺寸電池可以有效提高組件發電功率與轉換效率,降低光伏發電系統成本,是行業發展大勢所趨。目前,大尺寸電池片供給偏緊,預計明年仍將持續。公司把握電池片大尺寸化的發展趨勢,于2021 年將原生產線改造成182mm產品生產線并新建5GW 大尺寸生產線。公司上饒基地PERC 9.5GW 產線均為大尺寸產能,產品轉換效率達23.5%,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在供需偏緊的背景下,今年以來電池片環節盈利能力持續向好,公司電池片單瓦凈利由2022 年Q1 的0.03 元以上提升至Q3 的0.07 元以上。 TOPCon 產能加速落地,有望充分享受技術迭代紅利。電池N 型技術呈現百花齊放局面,TOPCon 技術憑借其清晰的降本路徑及較高的轉換效率,產業化進程不斷加速。公司TOPCon 技術進展領先,從技術優勢來看,目前公司TOPCon 量產轉換效率達25%,良率與PERC 持平;量產TOPCon產品厚度為130μm,目前正在進行125μm 的探索。從產能角度來看,公司目前已有滁州一期8GW TOPCon 產能達產,滁州二期10GW 預計2023年H1 達產,淮安一期13GW 預計2023 年投產。到2023 年底,預計TOPCon產能將達到31GW,共計規劃TOPCon 產能44GW。從訂單角度來看,公司率先實現TOPCon 量產,已簽長單覆蓋公司80%以上產能。 投資建議 考慮到公司TOPCon 產能加速落地,且大尺寸PERC 供需仍偏緊。我們給予公司2022/23/24 年EPS 預測分別為4.80/11.93/18.22 元,基于12 月15 日股價184.75 元,對應PE 為38/15/10X,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政策落地不及預期;新技術研發不及預期;捷泰科技業績不及預期風險。【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轉換效率
充分享受
鈞達股份
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