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西子湖畔,杭州武林路,西湖D11美食城的建筑幕墻上,蝴蝶結式的花燈和“星海”悉數亮起,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拍照。4月29日,作為杭州最著名的商業特色街之一,1650米長的武林路女人街迎來了改造提升后的首個“五一”。截至29日22時,武林路分時步行街已接待市民游客超12萬人次,超歷史同期100%。
拍友 陳水華 攝
武林路最熱鬧的時候是晚上。分時段步行街上,是復古時尚風的“春潮過武林”春潮市集;垂直的龍游路上,則是300多米長的“煙火武林匠心夜市”旅游市集。
(資料圖)
25歲姑娘韓岱挽著閨蜜的手,一邊漫步,一邊尋覓晚餐就餐點。這個來自內蒙古的新杭州人,正陪著遠道而來的閨蜜逛杭州。下午逛完了西湖,晚上她就提議轉到武林路來吃飯。“熱鬧,而且離西湖近。”在小紅書等諸多社交平臺上,“必打卡”“一定要去”等推薦清單中,總少不了武林路。
穿越在喧鬧的武林夜市,東北小伙邵一鳴直呼“很哇塞”!入耳,是街頭小伙的吉他彈唱;入鼻,是夾雜著炭火香氣的燒烤味兒;入眼,是琳瑯滿目的手工制品,更是濃濃的人間煙火。
此情此景,不禁讓他想起兒時的校門口,當時的夢想就是擺個攤,賣烤腸。如今站在武林路上,他操著一口東北腔樂呵呵地說:“我想留在杭州,在這擺攤兒,就賣烤腸。”恰巧,他碰上了武林夜市黨支部書記、管理負責人葉連忠,被遺憾告知,武林夜市早已是一“攤”難求。
一旁武林夜市曉曉繩韻攤主劉小慶聽聞后,一邊手指翻飛編制手繩,一邊接話道:“幸虧去年我提前多租了一個攤位。”武林夜市有多火,在這里擺了十年攤的劉小慶很有發言權,“今年是這么多年來人最多的,我攤位前擠都擠不進。”
的確,今年以來,“日均客流量10萬人次,周末節假日高達15萬人次”已經成為武林路的常態。這一晚的武林路上,備貨量是平常三倍的老佛爺銅爐蛙鍋店排隊排到了10點;D11里的杭三姐妹,最多翻了10桌;毗鄰步行街的一椒書舍酒店則早就滿了房……
“今年以來,武林路上消費復蘇明顯。”武林街道武林路商務社區黨委書記王艷敏說,雖然此前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如今武林路上基本沒有空鋪了。
她記得,上個月武林路沿街二樓一個商鋪因業務調整搬走,“這地段租金不菲,我們本來還很擔心很難租出去。”結果,才兩天就有新的商戶入駐。大家都看到了武林路的活力。婭美娛樂管理有限公司陸續將旗下三個品牌酒館的全國首店都開在了武林路街區及附近。“看中的就是這里的高人氣和流量。”
火的不止是武林路。家住在武林路附近的市民張歡發現,周邊的長壽路、橫長壽路、孩兒巷等,陸陸續續開出了不少新店。有文藝咖啡店、買手店、古著店、寵物店,“都是年輕人喜歡的。”更重要的是,張歡發現這些店鋪在今年以來基本穩定下來了,“不像前幾年鋪子總在更新。”
有不少店“藏”在武林路后側的社區里。“哪怕不臨街,他們也愿意開,說明真的很喜歡這塊的氛圍。”武林路口上IX.THELEFT買手店品牌副總監方莊莊說。
時尚、潮流、青春、活力,正是武林路日漸散發出的氣質。去年8月改造完成后的武林路變身“女人街”,主打夜經濟、潮經濟和青春經濟。無論是靚麗炫目的武林衣秀,還是可買遍全球的進博武林市集,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步步把武林路推上杭城流量街區“C位”的同時,更激發出城市的消費活力。
夜深了,我們離開武林路。回頭望去,幕墻上星星點點的燈光次第閃爍,搖曳出城市濃濃的煙火和不息的生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