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仍是公募行業最大痛點。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和螞蟻財富聯合發布《2023年基民理財行為及投教偏好調研報告》,報告顯示,7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基金投資收益未達預期,其中近4成認為與預期差距非常大。其中,近7成的受訪者表示非常需要投資平臺提供理財服務幫助。
2023年5月15日是第五個“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當天,在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浙江證券業協會、浙江期貨行業協會、浙江上市公司協會的指導下,由浙江投保聯盟主辦、螞蟻集團投資者教育基地承辦的“一年一度投教嘉年華”在杭州舉行。
在第一現場,全國資管機構、媒體、學術機構共同舉辦“投教工作交流會”,分享、總結投教經驗,探討如何更好滿足投資者實際需求;在第二現場的“投教集市”上,十多年家機構“擺攤”做投教,吸引了近萬市民參與。
一買就跌、一賣就漲?基民代表提問五大困惑,基金經理逐一答疑
在“投教工作交流會”的現場,螞蟻財富平臺內容社區博主“小瑜哥”搜集了基民最想問的5個問題,現場與基金經理對話,尋求答案。
面對基民的第一個熱門問題“為什么一買就跌、一賣就漲”,富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張圣賢表示:“大部分有這種感覺的投資者買的都是熱門板塊,本身波動性會比較高,大家急著追漲,遇到波動后又很難堅持持有,導致追漲殺跌。”他也補充到,這看似玄學的背后也有“確認偏誤”的心理作用,投資者會不斷強化自己買后跌、賣后漲的時刻,選擇性地回憶、搜集有利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想法。
張圣賢表示,可以通過分散配置增加把握市場熱點的概率,降低組合整體的波動率。
報告:選品、持有時長、配置情況影響基民的收益體感
基民在會上的熱門問題體現了其收益獲得感仍有欠缺,圍繞“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焦點議題,行業也展開了調研分析。
《2023年基民理財行為及投教偏好調研報告》顯示,70%的受訪者認為收益率主要受行情影響,而在用戶行為因素中,“持有基金不夠好”、“交易時點不合適”、“資產配置不均衡”為影響收益率因素的前三。
在分析調研數據時,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燕指出,超過78%的基民認為選好品、科學配置、長期持有都是健康的投資行為,有助于提升收益率,但是能夠很好的做到這三方面投資者并不多。
《報告》還顯示,基民重視投教知識的獲取,61%的受訪者每周期望花1-5個小時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但其中只有一半的人真實花了這么多時間去學習。張曉燕認為,“財富管理行業要通過金融科技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品質,提供更加豐富和容易接受的投資者教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