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顧小萍
老舊小區改造后,不僅顏值飆升、配套提升,還提升了居民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11月22日,記者從江蘇省住建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2萬個,惠及居民超過1300萬人。2023年全省還將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504個,其中,南京將改造71個老舊小區。
嶄新的道路、嶄新的外立面、帶有兩層儲物柜的多功能車棚……走進玄武區雍園41號小區,這個曾經雜亂無序的老舊小區經過一番改造后,實現了“脫胎換骨”的改變,更讓居民們倍感幸福的是,抓住小區改造的契機,每個單元都加裝了電梯,成為南京首個加裝電梯“滿堂紅”小區。
市物業辦副主任張汛石介紹,今年我市累計改造128個小區,包括雍園41號小區在內的多個小區目前已經完工,綜合進度超過90%,下月底前將全部完工。
省住建廳副廳長范信芳介紹,截至目前,江蘇已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2萬個,惠及居民超過1300萬人,占全省城鎮人口(6224萬人)的20%以上。2022年,省政府明確“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405個”,目前全省實際新開工1578個,惠及居民56.2萬戶,分別超計劃112%和120%實施改造。
“改造過的老舊小區,過去普遍存在的基礎設施老化、居住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公共服務配套短缺的問題得到了緩解,居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范信芳介紹,我省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一直秉持“共同締造”的理念,不僅廣泛開展設計師、規劃師、工程師進小區活動,引導居民參與改造方案制定、施工、監督和后續管理等全過程,還將居民改造意愿和參與度作為重要前提和依據,優先改造群眾支持度高、居民參與程度高的小區。與此同時,我省老舊小區改造還不斷進行探索創新,例如,南京、蘇州、揚州、鎮江等市將難以產生收益的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更新、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等統籌規劃;還跳出小區改造小區,實施以社區、片區、街區為單元的組團式改造,聯動提升、立體式推進。
據悉,全省21個項目入選省級以上聯系示范點,其中南京、無錫、常州、徐州等市8個項目入選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聯系示范點,南京、蘇州、常州等市做法已累計5次被列入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在全國推廣,其中包括我市棲霞區堯安新村北院、秦淮區崗虹苑小區等。
如何讓改造后的老舊小區有人管、管得好?省住建廳房地產市場監管處副處長汪先良表示,我省明確要求對納入政府年度改造計劃的城鎮老舊小區,要通過采取業主自治、政府托底、國企進駐、引入市場化專業物業服務企業等多種形式,力爭用2—3年的時間,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此外,引導居民協商確定改造后小區的管理模式、管理規約及業主議事規則,共同維護改造成果。鼓勵、支持小區業主依法成立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引入市場化、專業化物業管理服務企業提供物業服務。建立居民承諾繳納物業服務費、補繳或續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優先納入改造計劃的機制。推行專項維修資金“即交即用即補”機制,促進改造后的小區后續維護更新步入良性軌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