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江瑜
初冬的江寧新濟洲,每天清晨和傍晚成了最熱鬧的時候,“居民”鳥兒們嘰嘰喳喳,低飛追逐。如果遇到暖陽天氣,向陽的樹枝成了它們聚會的地方。跟樹一樣高的蘆葦蕩里,是水鳥的樂土。沒有人類的打擾,這個江心小島變成野生動物棲息的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市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古都。2021年10月,南京啟動首次全市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經過一年多的調查,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南京的生物多樣性家底正在變厚。
(資料圖)
2530個物種,首次摸清家底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生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是由南京農業大學專家團隊參與,調查對象主要有:植物、陸生脊椎動物多樣性(包括鳥類、兩爬、哺乳動物)、水生生物、陸生昆蟲、大型真菌等。
為了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調查團隊通過實地探查、在野外架設紅外相機、遙感等方式進行觀測。自去年10月份啟動以來,已累計完成1828個樣線、86個樣地、6394個樣方、684個樣點的野外調查工作。
“經過一年四個季節的不間斷觀測,調查的階段性成果是首次基本摸清了南京的生物多樣性種類。”該負責人說,目前共調查記錄到846種植物,324種陸生脊椎動物,636種昆蟲,579種水生生物,145種大型真菌,合計2530種物種。這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72個,如拉布甲、青頭潛鴨、南方紅豆杉、秤錘樹等。還有一些物種有了新記錄,比如這次調查發現的鉛山壁虎,是自1982年首次記錄后,40年來第二次被發現并記錄;首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水生植物水蕨在南京存在野生種群;紫金山明城墻附近找到了野生的水杉群,是世界城市環境中已知最大的水杉天然更新種群。
長江、紫金山是南京的兩張生態名片,這次調查也基本掌握長江干流及入江支流、紫金山區域的生物多樣性現狀。長江干流及入江支流區域共記錄到魚類68種,底棲動物104屬種,水生植物10種,長江江豚1種,沿江濕地陸生脊椎動物284種。在紫金山記錄到陸生脊椎動物269種,陸生昆蟲636種,底棲動物123屬種,魚類1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獐和貉在紫金山均有穩定種群。此外,紫金山可能存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穿山甲小型種群。
此次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將持續到明年,接下來的一年,物種記錄還可能進一步補充。
給蝙蝠采血,和野豬狹路相逢
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多在野外進行,調查團隊要根據季節變化進行觀測,這一年多來,發生了很多人與動物之間的趣事,人與自然實現和諧共生,成為調查團隊最大的感受。
“紫金山的野豬種群已經相對穩定,我們已經好幾次跟它們‘相遇’?!眮碜阅暇┺r業大學的調查團隊成員包浩然說,在靈谷寺及多個地方,調查組都看到了野豬,它們可能經常跟人類相遇,所以膽子很大,只要感覺到人們對它們沒有攻擊,它們也不會主動傷害人。有一次在紫金山觀測時,一頭野豬媽媽正躺在地上給野豬寶寶哺乳,調查團隊小心翼翼從離它較遠的地方繞行,它可能感覺到沒有危險,都沒有起身。
不僅紫金山,老山、無想山等多個山林都有野豬分布。
進行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中有一項很關鍵的工作,就是對記錄到的物種進行基因測序,像小型獸類,調查組要采集它們的毛發、血樣帶回實驗室進行DNA分析,因此調查組可以說已經“十項全能”——要捕老鼠、捉蝙蝠。捉蝙蝠時都在山洞中進行,大家都要戴著面罩、做好全身防護,捉到蝙蝠,用針管采血,再放飛,不會傷害到它們。
今年夏天遭遇了罕見持續高溫,調查組還冒著高溫去觀測極端天氣下動物們的反應。調查組曾在湯山地區山里的一個小水洼發現了多達百余只的野生東方蠑螈種群,于是去觀測它們是否能安然應對高溫。等調查組到達那個水洼時,發現那里已經基本干涸,但一部分蠑螈躲在潮濕的泥巴里蟄伏,一部分蠑螈排著隊尋找新的水域。
所有調查點位將永久留存
這次調查是南京首次在全市范圍內對水陸空所有物種進行摸底調查,此次調查為構建南京市生物多樣性物種名錄、完成南京市物種多樣性編目提供數據支撐,為南京市珍稀瀕危物種提供制定管理措施和保護對策的理論依據。
除了上述重要作用之外,此次調查最大的意義是建章立制,即首次建立南京市的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評估機制。
本底調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根據南京生態特色,整合生態環境、林業、農業農村、水利等相關部門資源,通過分工合作,建立起生物多樣性常態化調查監測聯動機制,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評價體系,更科學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據悉,本次調查的所有樣線、樣地、樣方、樣點將永久留存,布局南京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待首次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束后,南京將像監測大氣和水一樣,對“它世界”開展監測和保護。
關鍵詞: 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