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復神鷹公告擬于連云港市設立全資子公司并投資59.6 億元建設“年產3 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在新增先進產能帶動及技術迭代和項目區位優勢下,預計公司碳纖維單噸成本將持續處于下行通道。據公告披露,本次擬新建項目將以T700、T800 級高性能碳纖維為主。我們認為,光伏碳/碳熱場市場有望充分吸收T700 級碳纖維供給;公司此前公告T800 級碳纖維已獲商飛PCD 預批準,我們預計隨C919 客機量產而放量,本次新增產能的需求確定性強。參考可比公司估值,我們認為2023 年50 倍PE 是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維持目標價50 元,維持“買入”評級。 設立全資子公司建設“年產3 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2023 年1 月3 日,公司公告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同意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設立全資子公司中復神鷹碳纖維連云有限公司(暫定名),并建設“年產3 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計劃建設年產 3 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多套聚合裝置、原絲生產線、碳化生產線以及配套工程,建設周期為2023 年4 月至2026 年8 月,計劃總投資59.6億元,其中12.1 億元為公司自有資金,剩余部分為銀行貸款。據公告披露,本次投資建設的年產3 萬噸碳纖維項目為公司系統掌握的T700、T800 級及以上高性能碳纖維,并將使用公司具備技術優勢的干噴濕法,公司預計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實現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19.90%。 “年產3 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技術、選址、盈利優勢突出:1)單噸投資: 不足20 億/噸,居國內高性能碳纖維最低單噸投資額;2)投產節奏:我們預計2024-2026 年每年設計產能新增約1 萬噸;3)紡速:我們預計有望高于西寧二期550m/min,向東麗700m+/min 靠近;4)選址:本次擬新建項目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周邊原材料資源及電力等能源資源豐富,有望進一步壓低成本;5)利潤貢獻:在T700-12K 碳纖維單價每年降幅約10%、凈利率約35%的假設下,預計3 萬噸碳纖維在2026 年的全面投產有望給公司新增利潤貢獻約14 億元。 產能提升助力未來銷量大幅增長,預計噸成本仍將持續下行:1)產能:西寧萬噸碳纖維項目已于2022 年5 月建成并投產1.1 萬噸產能;公司預計西寧二期1.4 萬噸項目于2023 年6 月建成并投產1.4 萬噸產能,連云港“年產3 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建設項目”于2026 年8 月建成投產。因此我們預計2023/2026 年公司碳纖維設計總產能將分別達2.85/5.85 萬噸,產能規模有望位居全球前列。 我們使用設計總產能口徑預測,2023 年公司產能市占率將達到24.5%,較2021年的18.1%提升6.4pcts;2)價格:據百川盈孚數據,2022Q4 華東地區T700-12K碳纖維均價為231.51 元/kg,環比-12.5%,我們認為2023 年T700-12K 碳纖維均價或在210-230 元/kg 區間內波動;3)成本:據Wind 數據,2022Q4 丙烯腈國內現貨價為1.04 萬元/噸,環比+9.5%,在西寧二期1.4 萬噸項目以及年產3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建成投產預期下,預計在規模效應帶動下公司碳纖維單噸成本仍將持續處于下行通道內。 光伏碳/碳熱場及航空航天領域需求強勁,有望充分吸收新增產能。本次擬新建項目主要將生產公司具備技術優勢的T700、T800 級高性能碳纖維產品,其中: 1)公司T700 級碳纖維產品在光伏碳/碳熱場用碳纖維市場存在性能優勢,在光伏熱場大尺寸化的背景下,碳/碳熱場材料滲透率持續提升,我們預計全球光伏碳/碳熱場用碳纖維需求將持續提升,于2025 年達到3.7 萬噸,有望充分吸收公司新增產能;2)性能優勢驅動下國產C919 客機使用了T800 級碳纖維復材,公司T800 級碳纖維產品已獲商飛PCD 預批準,航空預浸料應用驗證進展順利,未來有望進入C919 供應鏈,我們預計隨著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比例的提升,未來20 年我國/全球客機碳纖維需求分別為11.2/47.8 萬噸,下游 需求強勁。 風險因素:行業產能擴張超預期;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碳纖維在下游領域的滲透率提升不及預期;碳纖維國產化不及預期。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公司是國內千噸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產業化生產線的先行者,依托四大核心技術體系,將干噴濕紡單線產能提升至國內第一的3000 噸/年。隨著西寧二期項目以及連云港3 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的全面投產,預計2023/2026 年公司小絲束產能可達2.85/5.85 萬噸,位居全國第一。圍繞高強高模碳纖維,公司有望抓住國產碳纖維的黃金發展期,我們維持公司2022-2024年歸母凈利潤預測為6.60/9.09/11.43 億元,對應2022-2024 年EPS 預測分別為0.73/1.01/1.27 元。鑒于當前可比碳纖維公司估值水平(光威復材、中簡科技Wind 一致預期下2023 年平均PE 為32 倍),考慮公司在民品小絲束領域的龍頭地位,切入軍品小絲束的增量空間和未來潛在的大絲束領域的拓展,作為碳纖維國產化的領軍者,我們認為2023 年50 倍PE 是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維持目標價50 元,維持“買入”評級。【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估值水平
連云港市
充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