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于露露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蔣曉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齡的嬰兒臀部突然長出個“鴿子蛋”大小的包塊,隨后的三個多月時間,傷口遷延不愈,最終長到了西瓜般大,被確診為惡性腫瘤。要是手術切除的話,傷口創面太大,周圍組織不能覆蓋創面,這道難題該如何解決?在南京市兒童醫院腫瘤病區、燒傷整形科、病理科等多學科專家團隊聯手下,成功切除腫瘤,并完成了約10cm×10cm見方的傷口關閉。
腫塊割了又長,被確診惡性腫瘤
2022年8月,玲玲(化名)左側臀部突然長出個“鴿子蛋”大小的包塊,初步診斷為“嬰兒型纖維肉瘤”。然而,傷口遷延不愈,下方還出現另一個逐漸變大的腫塊。再行檢查后,當地醫生建議轉到南京市兒童醫院治療。
“初次來院時,家長就主訴‘嬰兒型纖維肉瘤’。當時孩子臀部的腫塊只有拳頭那么大。”血液腫瘤科芮耀耀副主任醫師回憶。隨后,玲玲被收入腫瘤病區,進一步開展相關檢查,原切口組織送病理結果為軟組織惡性腫瘤,高度懷疑BCOR陽性肉瘤。
腫瘤病區、燒傷整形科、病理科召開了院內MDT會診。“孩子才7個多月,耐受力不夠,腫塊大,完全切除后創面太大,周圍組織不能覆蓋創面,這是一個難點。商議后我們決定先化療控制、縮小腫塊,再行腫瘤切除手術。”芮耀耀說道。
從“拳頭”到“西瓜”,手術迫在眉睫
起初,化療方案確有效果,腫塊表面軟化。但只要療程一停,腫塊就開始“瘋長”。腫瘤病區何璐璐主任醫師介紹,“通常來說,腫瘤長得速度越快,惡性程度越高。患兒的情況非常危急,我們要及時改變治療方案。”
燒傷整形科崔杰主任醫師做了全面的手術評估,認為:“按照腫塊目前的發展趨勢,盡快做手術切除對孩子更有利,但需要先安裝皮膚擴張器,才能保證腫瘤切除后,皮膚及周圍組織可以完全覆蓋傷口。”
2022年11月,玲玲進行了皮膚擴張器植入手術。此時,臀部的腫塊還在不斷進展,傷口表面破潰、化膿,孩子每天只能趴著,家長也跟著揪心。在隨后的20多天,燒傷整形科醫護每日查看玲玲的情況,做好傷口的護理,但腫瘤仍然在一天天變大,從“拳頭”大小迅速長至“西瓜”大小,就像在臀部又長了一個腦袋。
玲玲沒法躺著睡覺,只能由家長每天輪流抱著,趴在家長肩膀上睡。玲玲也很懂事,不愛哭,誰和她說話都會笑,非常讓人心疼。
成功切除近4斤腫瘤 孩子終于可以躺著睡覺了
“常規的皮膚擴張需要2-3個月,但這個孩子等不了那么久。我們團隊商量一下,決定進行快速擴張,每天打水擴張,盡早安排手術。”崔杰說。
近期,玲玲的腫瘤切除手術在崔杰的主持下進行,燒傷整形科季易副主任醫師、嚴俊主治醫師共同參與。季易表示,術中最怕大量出血,腫瘤長得快說明營養好,此類體積較大的腫瘤常常“藏著”大血管,切除的過程必須非常小心。另一難點就是傷口的關閉,擴皮的時間不夠,創口又大,必須充分利用每一塊皮膚。
手術持續了三個多小時。術前麻醉醫生充分評估了手術風險,備足了血,聯系好術后重癥監護室。手術過程非常緊張,腫瘤剝離的過程非常困難,醫生的每一次刀起刀落都異常謹慎。切除腫瘤過程中仔細分離瘤體的滋養血管,沒有大量出血。步步為營終于完整切除兩處腫瘤組織,醫生立即在創面使用止血藥物止血。
據悉,整個瘤體約25cm×20cm×15cm,重量3-4斤。創口覆蓋的過程也非常順利,崔杰憑借多年整形外科處理各種畸形、血管瘤、瘢痕的經驗,完成了約10cm×10cm見方的傷口關閉。
術后,玲玲被送至外科重癥監護室,兩日后各項生命體征平穩,便轉回了燒傷整形科病房。切除了腫瘤的玲玲,終于可以平躺著睡覺了,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家長也非常欣慰。后續,在明確腫瘤基因后,玲玲將繼續在該院腫瘤病區接受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