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平安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通知》賦予險企更為靈活的自主定價權,更考驗定價、定損、理賠管控等精細化運營能力。頭部險企綜合優勢明顯,有望持續吸引優質客戶,預計車險行業“馬太效應”將進一步凸顯,建議關注財險龍頭。此外,保險業目前估值和機構持倉處于歷史底部,地產維穩政策陸續出臺、權益市場向好,險企資產端迎改善;政策托底,宏觀經濟改善預期有望落地;競品吸引力下降、居民儲蓄需求旺盛,預計壽險2023年“開門紅”業績高增。
建議關注:保險板塊的長期配置價值,以及市場情緒修復和資產端改善帶來的板塊β行情,個股方面建議優先關注中國太保(601601)(601601.SH)和中國人壽(601628.SH)。
事件: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將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擴大為[0.5-1.5],執行時間原則上不得晚于2023年6月1日。
(相關資料圖)
平安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通知》主要內容:進一步擴大財產保險公司商業車險定價自主權,強調各銀保監局因地制宜、加強屬地監管。
具體來看,1)明確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浮動范圍由[0.65,1.35]擴大到[0.5,1.5];2)要求銀保監局根據轄區內車險市場情況,穩妥確定轄區內政策執行時間;3)要求各銀保監局加強屬地監管,引導各公司合理設定各地區自主定價系數均值范圍和手續費上限,同時持續做好車險市場監測和車險費率回溯監管。以市場為導向、以風險為基礎,車險綜改持續深化。按照銀保監會2020年9月發布的《關于印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總體部署要求,逐步放開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的第二步是適時完全放開自主定價系數的范圍。
根據銀保監會,車險綜合改革實施以來,“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已基本實現——截至2022年6月末,共計為車險消費者減少保費支出2500億元以上。保障程度明顯提高,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將交強險保額由12.2萬元提升到20萬元;機動車商業三責險平均保額194萬,較改革前大幅提升。保障責任更為全面,將玻璃單獨破碎、發動機涉水損失等責任納入主險承保范圍,開發車輪單獨損失險、醫保外用藥責任險等新附加險產品。本次《通知》進一步放開自主定價系數是對《指導意見》的適時貫徹執行,車險綜合改革將進一步深化。
高風險業務保費上浮、低風險業務保費下滑,車均保費進一步下滑空間有限,高風險營運車輛承保業務有望迎來優化。
根據銀保監會,截至2022年6月末,消費者車均保費為2784元,較2020年9月綜改前大幅下降21%,87%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小部分消費者保費增幅較大。進一步放開自主定價系數后,車險保費與風險匹配度將更高,也將優化車險產品供給、擴大車險保障覆蓋面、推進車險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車險綜改實施2年多來,車均保費調整已較為充分、實際享受“地板價”0.65系數的消費者占比極為有限。
同時《通知》規定各銀保監局引導險企合理設定各地區自主定價系數均值范圍和手續費上限,預計行業自主定價系數平均值仍將保持穩定。因此,預計車險保費普降、惡性價格競爭等情況較難出現,車均保費下浮空間有限。另一方面,本次自主定價系數上限放開到1.5后,將為險企打開高風險業務的保費空間,提高保費充足度、降低賠付率,高風險業務有望迎來改善。如營業貨車出險率較高,高賠付率導致險企這類業務的綜合成本率不斷走高。自主定價系數范圍調整落地后,營業貨車投保難的問題將有所改善。
風險提示:1)政策推進不及預期。2)市場出現惡性競爭。3)新車銷量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