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2月23日訊(記者 敖瑾),近日,奧聯電子(300585)的鈣鈦礦專家“打假門”,無疑給概念先行的資本市場澆了一盆冷水。
有關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鈣鈦礦領域目前正處于實驗室到中試階段的產能驗證轉折點,“這正是資本市場進行主題炒作最常見的時間節點。”
目前,真正進入到小/中試環節的鈣鈦礦企業基本為非上市公司,這些已經具備較強確定性的項目,在一級市場也受到了來自VC/PE、CVC的熱切關注。其中,鈣鈦礦組件廠商協鑫光電在去年完成兩輪融資,集結了淡馬錫、紅杉中國、IDG以及騰訊等知名投資方,融資總額超5億元;同樣宣布進入百兆瓦級中試的纖納光電,去年下半年完成的D輪融資,也吸引了招銀國際資本等13個資方的參與。
【資料圖】
上述投資人士進一步表示,頭部項目估值較高,大多數機構因為資金實力、財務回報壓力等原因,目前來說已較難參與進去,“未來一級市場資金將更多關注鈣鈦礦產業鏈環節的項目,包括鍍膜設備、玻璃及其他封裝材料等。”
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共有21個鈣鈦礦領域項目在一級市場完成融資,2022年投融資事件數達到高點。
資本追逐有實力和稀缺性的項目
鈣鈦礦領域在資本市場受到熱捧,而回歸到產業本身,鈣鈦礦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
有一級市場新能源投資研究團隊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鈣鈦礦領域雖然有不少參與者,甚至不乏龍頭公司,但是大部分都處于實驗室階段,小部分處于設備采購階段,個別跑得比較快的廠商也只是處于百兆瓦級別量產線的設備調試階段,要調通大面積產品的制備工藝,以及跑出有意義的數據,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另有新能源領域投資人士甚至告訴記者,鈣鈦礦領域目前存在項目質地參差不齊的情況,奧聯電子技術大牛履歷打假一事并非行業孤例。“從實際調研和與同業交流的過程中,會發現市面上其實有一些半路出家到鈣鈦礦領域的投機者。在有完整產線經驗的領域,半路跳出來創業是可行的,但鈣鈦礦還處在從0到1的階段,目前市面上跑到前面的項目,可以看到創始團隊基本都是有長期技術積累的高校或大廠孵化團隊。”
涌入鈣鈦礦領域的資本,都在追逐那些具備實力的稀缺項目。
2022年12月中旬,協鑫科技旗下協鑫光電宣布完成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創下了整個鈣鈦礦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融資金額,投資方集合了淡馬錫、紅杉中國、IDG、川流投資等知名機構。
協鑫光電也是鈣鈦礦領域目前完成融資輪次最多的項目,自2019年成立至今已完成6輪。有接近協鑫光電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協鑫光電融資過程較順利,“更多的是機構想投投不進來,這種情況下,項目方主要會考慮在產業上對自身有幫助的投資方,達成業務上的戰略合作;財務投資機構方面,則會選擇一些品牌知名度非常大的。”
業內另一家完成多輪融資的是更早成立的纖納光電,自2015年成立至今,項目已累計完成8輪融資,集中了招銀國際資本、三峽資本、長江證券(000783)等十數家投資機構。
目前,協鑫光電和纖納光電光電均已實現百兆瓦級鈣鈦礦電池中試線落地試產。
某人民幣基金新能源投資人林瑋表示,盡管鈣鈦礦領域受到資本關注,但并非所有資方都有實力和條件押注這一賽道。
“鈣鈦礦項目估值較高,主要是因為設備、產線等固定資產投入就擺在那里。對于大多數投資機構來說,一方面是資金實力問題投不進去,另一方面是估值太高,而鈣鈦礦走向產業化的時間周期還較長,IRR(內部收益率)就會降低,有較大投資回報壓力的投資機構,也不會選擇進入。”
其進一步表示,規模較大的特殊策略基金,以及產業資本會更多參與到這一領域,“比如在這個領域投了多個項目的碧桂園創投,其主業在光伏建筑一體化方面,可以給鈣鈦礦項目提供應用場景,形成產業上的協同性。”
資金接下來或流向細分環節
上述一級市場新能源投資研究團隊表示,“在鈣鈦礦技術上,短期核心關注大面積基礎上的轉換效率,長期關注產品一致性與成本;在公司標的上,看好兩類,一是具備底層實驗研發以及量產等系統化能力的公司,二是核心環節突破的公司,包括行業底層核心材料、工藝、設備等帶來核心突破的公司,以及上游各類核心材料的廠商。”
林瑋亦表示,組件廠商目前受到資本關注,也已經跑出了一些具有產業化優勢的行業領頭羊,“財務投資機構未來會更多把重點放在鈣鈦礦的產業鏈環節,包括TCO導電玻璃、POE膠膜封裝材料。”
今年以來宣布完成融資的幾個項目,也驗證了上述人士預測的趨勢:今年1月中旬完成B輪融資的理想晶延,屬于鈣鈦礦電池鍍膜設備這一細分賽道;更早前宣布完成融資的鋅芯鈦晶,則屬于鈣鈦礦發光材料細分領域。
另有業內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一頭部鍍膜設備廠商近期受到眾多投資機構關注,“很多機構都在對接拿額度,一些知名頭部機構的投委會成員都去了,一般的意向機構連項目方都見不到。”
林瑋表示,鈣鈦礦將繼續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市場比較相信國內可以通過這種快速大規模的試錯,實現迭代降本,加速產業化,因為全球光伏電池板最大產能就在中國,別的國家缺少了這個基礎條件,就很難縮短鈣鈦礦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時間。”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國內有14家企業宣布了已投資建設鈣鈦礦產線,包括協鑫光電、纖鈉光電、極電光能、合特光電、眾能光電、仁爍光能、無限光能、萬度光能、大正微納、鑫磊鑫半導體、奧聯光能、寶馨科技(002514)、光晶能源、脈絡能源。
其中,協鑫光電、纖鈉光電、極電光能、仁爍光能、大正微納、光晶能源等7家,進入小/中試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