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期,華北某基金公司接連上報新產品,這家成立近10年的公司旗下僅1只產品,管理規模約50億元,而此類現象并不罕見,不少近期成立的新基金公司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管理規模都很難突圍,導致業績與經營情況均不甚樂觀。
當前,發展陷入遲滯的中小基金公司面臨著產品規模有限、股東方變更頻繁等痼疾,在“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背景下,有業內人士建議,此類公司需要在投研團隊建設、創新產品以及營銷方面尋求突破。
部分基金公司旗下僅有“獨苗”
近日,證監會官網顯示,北京京管泰富基金申報了京管泰富優勢企業混合型發起式基金,當前該基金公司共有三只產品待審批,上文所述基金為權益類產品,其余兩只均為債券型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基金旗下僅有一只產品——京管泰富京元一年定開成立于2022年12月28日,當前規模約為50億元。
京管泰富基金有近10年發展歷史,由國開證券發起成立,早期稱為國開泰富基金,2022年國開證券將持有的66.7%股權轉讓給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并更名為京管泰富基金。自2021年8月國開泰富貨幣基金發布清算報告后,該公募一度淪為“空殼”公司,直到去年末才成功發行了一只債基。
當前,共有5家基金公司旗下僅有1只產品,除了京管泰富基金之外,其余分別為路博邁基金、興合基金、泉果基金以及富達基金(中國),在僅有一只基金的情況下,管理規模很難快速提升,幾乎均在50億元以內,只有泉果基金在“四冠王”趙詣強大號召力下,單只基金規模達到170億元。
上述幾家基金公司自公司成立以來至今僅三年或未滿三年,公司的組織架構、人員配置及投資策略等或仍需時間的積累和沉淀,此類成立時間較短的基金公司是否可以實現規模及業績的快速發展,需要進一步通過時間和市場檢驗。
此外,明亞基金旗下僅有2只產品,凱石基金、華宸未來基金等公司旗下共有3只基金,管理規模也都不大,個別公司甚至還有規模不足一億元的現象,江信基金、朱雀基金等共計30家基金公司產品不足10只,但睿遠基金是個例外——雖然只有3只產品,但在傅鵬博、趙楓等知名基金經理的加持下,規模達到了540億元。
基金公司“貧富差距”拉大
當前,國內共有154家基金公司,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天弘基金與南方基金管理規模位居前四,也是僅有的四家破萬億的公司。頭部公司風光無限之際,中小基金的難處也在凸顯,后半段公司目前管理規模合計僅有1.24萬億元,甚至不及一家頭部公司的體量。
規模差距帶來的影響是基金管理費用的天壤之別,2022年,易方達旗下306只基金為其帶來101.5億元的管理費用,其次是廣發基金的73.6億元與富國的61.7億元。相較之下,管理費用低于1億元的基金公司則多達43家。從凈利潤指標看,不少公司也在盈虧線上掙扎。
從利潤指標來看,根據各家基金公司股東的年報數據,易方達基金以38.37億元的凈利潤居首。其次,工銀瑞信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富國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2022年凈利潤超過20億元,與之對應,中海基金、東海基金、南華基金、瑞達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2022年凈利潤告負。
“突圍”之路道阻且長
在動輒百余只產品的頭部基金公司面前,上述基金公司在公募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不進則退,天相投顧認為,目前發展遲滯的中小基金公司有以下幾方面劣勢:
首先是市場競爭:在市場上眾多的基金公司中,中小基金公司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從品牌號召力、商業信譽度、市場認可度及投資者信任度等多維度與老牌、規模較大基金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是中小規模基金公司仍需不斷完善和提升的問題所在。
其次是產品規模:中小規模基金公司在產品發行及持營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產品募集規模及競爭力不及預期的現象,產品規模小可能會導致產品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其投資策略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影響基金的投資成效及利潤情況,從而影響基金公司后續運作等一系列流程,一定程度上放緩了中小規模基金公司的發展進程。
最后是投資研究能力:大型基金公司通常具有更為強大的投資研究團隊和與之匹配的資源支持,而中小基金公司往往在這方面存在短板,投資研究能力上的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基金公司在基金運行過程中投資決策的勝率及盈利情況等一系列問題。
不僅如此,在更名前,京管泰富基金的多名高管也變更頻繁,業內人士分析稱,高管的風格往往會影響甚至決定一家公司的人事、財務等關鍵政策。高層頻繁變動,可能導致人心浮動,在業務層面,則可能影響基金經理安心做投研;對公司治理而言,也會影響其連續性。而相反,華南地區兩家大型公募發展至今,股東方結構非常穩定,這也是他們管理規模持續上升的重要原因。
因此天相投顧認為,中小基金公司若想突圍,首先需要立足于創新產品和服務:開發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投資需求;其次,需要提升投研實力及投資業績:基金公司的規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投研團隊的綜合實力及投資業績,優秀的投資業績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因此基金公司應當不斷補強投研團隊的人員及資源配置,提升投研團隊的綜合實力,從而更好地運行基金投資策略,獲得更好的業績表現及投資收益;最后,加強營銷推廣:基金公司可以通過各種營銷渠道來合法合規地推廣基金產品,擴大基金公司及基金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