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正式施行的第一年,銀行理財就經歷了股市和債市的雙重壓力。近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交出了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的首份答卷。
(資料圖片)
銀行理財去年所面臨的壓力,無論是從理財產品規模還是從收益率表現都可以一覽無遺,但記者還是發現,在大浪淘沙之后,銀行理財雖步履維艱,行業趨勢逐漸明晰,比如:銀行理財在理財公司逐步集中,規范化產品逐步獲得市場的認可;銀行理財的品牌定位也在市場的洗禮下逐漸成形,為行業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文中數據除特別說明外,均出自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為避免重復,不在引用時一一說明。)
四季度規模下降至少2.35萬億元
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在存續規模、新發理財數量、募集資金、創造收益這四方面相較上年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
截至2022年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7.65萬億元,2021年末為29萬億元,2022年下滑了1.35萬億元;2022年全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2.94萬只,2021年為4.76萬只,2022年減少了1.82萬只;2022年募集資金89.62萬億元,2021年為122.19萬億元,2022年下降32.57萬億元,下降26.66%;2022年為投資者創造收益8800億元,2021年近1萬億元,下降近1200億元。
新發產品數量的降低是由于近些年單只理財產品規模擴張所致,更值得注意的是理財產品規模的下降。
記者發現,去年銀行理財規模的大幅下滑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2022年上半年,理財產品存續余額還有29.15萬億元,雖然經歷了3、4月份股票市場暴跌導致的贖回,但規模仍然小幅上漲。而2022年報告的圖表中,2022年9月底的規模曾一度超過30萬億元,說明四季度由債市風波導致至少2.35萬億元的理財產品贖回,基本與此前市場的預測保持一致。
此外,2022年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成效依舊顯著,截至2022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6.40萬億元,占比為95.47%,較上年同期增加2.52個百分點。
銀行理財資金在下半年向理財子加速集中
雖然規模由于市場的波動下滑,但長期來看,理財公司在整個理財市場中的地位并未受撼動,出現了集中化趨勢。
分機構類型來看,截至2022年底,理財公司存續產品數量和金額均最多,存續產品只數1.39萬只,存續規模22.2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9.36%,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0.44%。
值得注意的是,理財規模逐步由銀行表內轉向表外理財公司。截至2022底,理財市場整體規模下降,理財公司規模卻同比逆勢增長了29.36%。同期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的存續規模都出現了大幅下降,分別下降49.26%、82.99%、32.34%。
銀行理財向理財子的集中化進程主要在下半年提速。2022年底,理財公司存續規模22.24萬億元,占全市場的比例為80.44%。而2022年6月底,理財公司存續產品規模19.14萬億元,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65.66%;2021年底這兩項數據分別為17.19萬億元和59.28%。也就是說2022年下半年集中度提升了14.78個百分點,快于上半年。
固收產品占比進一步擴大 銀行理財品牌特色凸顯
截至2022年底,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6.1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4.50%,較上年同期增加2.16個百分點;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為1.41萬億元,占比為5.10%,較上年同期減少2.28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9萬億元和0.02萬億元。
盡管下半年受債市調整影響的理財產品多為固收類,但從固收類產品的規模占比來看,并未因此而下滑。截至2022年6月底,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27.35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93.83%;2021年底,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26.78萬億元,同比增長22.80%,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92.34%。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規模持續壓降。
可以看出,部分由于投資者長久以來對銀行理財收益穩健的預期,也部分由于銀行理財原本脫胎于銀行體系的資源稟賦,固收類產品紛紛成為居民銀行理財的首選,也成為了機構的主推產品。
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認為,目前銀行理財權益類資產配置較低,未來有擴張空間。資產配置上,產品組合中債券占比超50%,合并存單口徑后超過60%,非標資產占比仍有6.5%。相比而言,權益類資產占比3.1%,公募基金占比2.7%,整體處于偏低水平。考慮到客戶風險偏好隨著權益市場走暖而逐步提升,權益和公募基金占比仍有擴張機會。
此外,由于對穩健收益的需求逐漸明晰,為了提升收益上限,銀行理財選擇拉長久期的趨勢也成為了集體性選擇。2022年12月份全市場新發封閉式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498天,較年初增加3.53%。其中,1年以上的封閉式產品存續規模占比有所上升,截至2022年底占全部封閉式產品的比例為72.60%,較上年同期增加9.64個百分點。
不過,銀行理財配置債券的比例去年以來呈現下降趨勢。截至2022年底,銀行理財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規模分別為19.08萬億元、1.94萬億元、0.94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63.68%、6.48%、3.14%;而2022年6月底,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3資產、權益類資產余額分別為21.58萬億元、2.27萬億元、1.02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67.84%、7.14%、3.21%;2021年底,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6資產、權益類資產余額分別為21.33萬億元、2.62萬億元、1.02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68.39%、8.40%、3.27%。
從配置債券類別來看,截至2022年底,理財產品持有信用債13.68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的45.66%,占比較上年同期減少2.47個百分點;持有利率債1.42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的4.74%。
平均收益率逐年下滑
回顧往期數據,除2022年上半年平均收益率出現過小幅上漲外,整體來看,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呈現下滑態勢。
具體來看,2022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8800億元。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602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5198億元,同比增長1.45倍。2022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09%。
2022年上半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4172億元。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2103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2069億元,同比增長1.65倍。2022年6月,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收益率3.61%,較上年同期增加9BP,高出10年期國債收益率83BP。
2021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2021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為3.97%、最低為2.29%,收益率波動相對平穩。
代銷機構數量飆升 母行依賴度下降
2022年,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累計代銷金額53.59萬億元。具體來看,4家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僅由母行代銷,25家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除母行代銷外,還打通了其他銀行的代銷渠道,較上年增加4家。
從代銷渠道拓展情況來看,2022年理財公司理財產品由母行代銷金額占比整體呈現下降態勢。剔除母行代銷的情況,理財公司合作代銷機構數量逐步上升,12月有328家機構代銷了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較1月多出212家。截至2021年底,剔除母行代銷的情況,共有97家銀行機構代銷了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代銷余額1.60萬億元。可以看出理財公司正不斷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