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長壽路街道的一個街角悄悄換了“新裝”,一改往日的破舊“復古風”,用棗紅與暖灰的磚塊相互交錯,增加視覺美觀;把金屬展板與文字相融合,打造更顯人文古韻的新風貌。而這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資料圖)
人文地標“跌入”時間塵埃
長壽路街道著名的玉佛禪寺與有著文物保護點的金城里小區是街道的兩大特色人文歷史風景線,但由于時代悠久,陜西北路安遠路沿線街區的墻面已有嚴重破損。再加上周邊商鋪的店招部分還存在不合規等情況,導致該路口風貌雜亂,街區的更新改造便“迫在眉睫”。
曾經的街區風貌
把握“良機”改造提上日程
據介紹,此次改造工程以該街區濃厚的人文歷史底蘊為出發點,以統一規劃、整體構思為手法,擬打造長壽路街道乃至普陀區一處賡續愛國志業、彰顯歷史韻味的美好社區和文化街區。
社區圍墻效果圖
為統一玉佛寺、金城里及周邊商鋪店面等多種調性的建筑界面,墻面整體采用棗紅色和暖灰色,但由于原有墻面部分為橘黃色,為了完善墻面新舊肌理融合,在涂刷的時候還巧妙地運用了漸變的手法,穿插式的過渡給人眼前一亮的古香古色之感。
古今結合煥發街區新生
設計方案落定后,4月初施工團隊便進場施工。但由于原墻面破損嚴重,施工師傅們只能邊修復邊進行改造??紤]到原建筑時間久遠,無法買到合適的片磚,他們便決定采用涂料堆砌的手法,一層一層疊涂修復,真實還原表皮。
完成后的墻面
同時為了實現仿磚墻面漸變跳色的效果,他們采用了墻面清理找平——底漆噴涂——仿磚貼縫放線——跳色區放線標記——整體色仿石漆噴涂——跳色色塊涂刷等8道工序,力求達到色彩整體協調,跳色自然過渡的豐富又統一的立面效果。
同時,在金屬板設計上也毫不馬虎。為了確保改造后墻體的精致肌理和文字能夠清晰可見,以電鍍不銹鋼為底板,文字設計采用鏤空內襯亞克力板的形式,在安裝時細致控制金屬板分布與墻面磚體的錯落關系,做到整體協調。
改造前后
該街區風貌提升改造工程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指導下,在居委會、設計團隊、施工團隊等通力合作、緊密銜接、積極配合下,最先施工的社區圍墻改造部分從方案確定到完工僅用了半月余時間,不僅為“蘇河半馬”賽道增添了靚麗的風景,更是為長壽轄區乃至普陀區打造了一處充滿人文歷史氣息的形象窗口。
普陀區融媒體中心長壽分中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