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剛過去不久,“李鬼”基金公司就頻頻現身。日前,富國、招商、銀華等多家基金公司發布澄清公告稱,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通過QQ群、抖音等途徑開展各種形式的非法投資、直播薦股活動。基金公司提醒投資者提高警惕,注意辨別真偽。
![]()
多家公募被仿冒
3月23日,富國基金發布關于防范不法分子冒用富國基金名義進行非法活動的重要提示。提示稱,富國基金近期發現有不法分子冒用富國基金及其工作人員的名義,通過QQ群、抖音及直播網站等途徑開展各種形式的非法投資、直播薦股活動。
為此富國基金發布聲明,聲明中進一步明確了公司的法定名稱、官方網址、微信公眾號、官方抖音號、APP、客服熱線等官方渠道及各平臺官方認證賬號。
同時公司聲明,其經營范圍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金銷售、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公司及其工作人員未向公眾投資者提供任何有關證券投資咨詢、融資融券、彩票經營等服務,亦未開展非法的內部員工領投、充值返彩金等活動。
富國基金提醒道,投資者如發現有冒用本公司名義的不法行為,可立即向公安機關、監管部門舉報。
而在一天前,招商基金剛發布了類似的特別提示公告。招商基金稱,近日有不法分子冒用招商基金名義進行相關違法犯罪活動,投資者需提高警惕和識別能力,招商基金將保留對冒用公司名義進行詐騙的機構或人員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招商基金具體指出,不法分子冒用招商基金及子公司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員工名義,變造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偽造擔保函,建立會員群、體驗群、交流群等,通過微信、APP等方式聯系并誘導投資者,使用"招商經理""推廣獎勵""排單""辦理地區/市/省/國家級VIP""繳納充值 ""繳納個人所得稅釋放資金完成提現""會員等級""領導獎""靜態分紅"等表述誘騙投資者充值、轉賬的違法犯罪活動。
招商基金表示,這些行為和招商基金沒有任何關系,但嚴重侵害了投資者和公司的合法權益,廣大投資者如發現有冒用招商基金名義等不法行為,可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監管部門舉報。
而在3月10日,銀華基金也發布了澄清公告。銀華基金發現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名義提供非法網址鏈接(http://www.yhjj2.com/)誘騙投資者支付賬戶解凍費用,謀取非法利益。請投資者注意辨別,不要輕信他人,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銀華基金強調,投資者投資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應通過本公司直銷機構或者相關招募說明書或公告明示的且有銷售資格的機構辦理。
“李鬼”屢禁不止
近兩年以來,伴隨著伴隨自媒體網絡傳播平臺的興起壯大,有關個人或機構仿冒基金公司的情況屢有發生,使各家基金公司不得不經常性地發布澄清公告,以防投資者上當受騙。就今年以來,除上述三家公司外,還有中信保誠等公募接連“中招”。
結合基金公司發布的澄清公告和特別提示來看,不法分子冒用基金公司名義進行的非法犯罪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其一,誘導投資者下載相關App進行股票配資等活動;其二,通過微信、二維碼、網頁鏈接等方式傳播仿冒網站誤導投資者進行投資理財活動;其三,通過聯系投資者、誘導投資者進入虛假客戶群從事詐騙活動;其四,冒用基金經理照片及相關視頻,包裝成培訓機構理財課程等現象。
無論花樣如何繁多,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騙取投資者錢財。結合前述情況,上述基金公司在相關公告中進一步明確其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電話等聯系方式。同時提醒投資者,應通過公司直銷機構或者相關招募說明書或公告明示的且有銷售資格的機構辦理。
業內人士表示,“李鬼”基金公司的增多主要與公募基金大發展相關。他分析道,在A股注冊制改革加速、“房住不炒”政策基調下,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性與日攀升,居民財富配置正從房地產轉向股票、基金等金融資產。以普惠性為特色的公募基金,近幾年顯著承接居民財富,成為實體經濟的資金“穩定器”,而且展現出不俗的資產管理能力和賺錢效應。
“名聲大了,就會被別有用心的人盯上。”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基金“出圈”,但投資者教育仍然不夠充分,不少投資者只知道基金能賺錢但并不清楚其背后的運作原理及管理主體,給了不法分子可趁之機。
而另一位華南基金公司合規部人員表示,“據我觀察,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時期,冒充基金公司的犯罪行為呈現高發態勢。或許是由于機構和投資者在疫情期間多于線上聯系,線下真實打交道比較少,因此也給虛擬的‘公司及個人’仿冒’的契機”。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已有5家基金管理人因被仿冒而不得不發布提醒投資者警惕不法分子的提示性公告,多發生在近一個月以內。而在2021年,更是有20余家公司被仿冒。
涉嫌構成詐騙罪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
從法律層面來看,上述仿冒公募機構、相關監管部門內部人員的行為,經查實后會遭到怎樣的處罰?相關法律人士介紹,誘導配資等行為已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以存在特殊關系為誘餌并騙取高額服務費的行為,則涉嫌構成詐騙罪。根據《刑法》225條、266條之規定,非法經營罪最高可判處五年有期徒刑并判處五倍罰金,詐騙罪最高則可判處無期徒刑。
實施虛假宣傳的違法人員,將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違反本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三款的規定,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二十萬元的,處以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的,責令改正,處以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處分。
事實上,這種詐騙行為主要針對的是那些金融知識不足,卻又希望通過短期獲得不菲收益的人群。投資者需要加強對金融知識的了解,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去正規渠道。例如投資基金產品,請務必通過該公司直銷機構和產品法律文件中指定的銷售機構辦理。確保了渠道的正規,很多問題就不會再是問題。事實上只要注意產品的購買渠道,就能規避大部分問題。
比如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直銷或者三方代銷機構,由于《基金》新規的影響,三方代銷機構要選擇頭部企業。此外在下載相關APP的時候,也是要通過正規渠道。一般是各大機構的網點或者大型的應用商店,不得隨意在陌生人所提供的鏈接和二維碼。
同時,投資者應注意辨別,防止個人信息及投資信息泄露,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如發現有任何冒用基金公司的不法行為,請立即向公安機關、監管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