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震蕩,主流機構的動向更受關注,比如“頂流”基金經理調研了哪些公司?
3月以來,上證指數下跌7.22%,深證成指下跌10.28%,市場震蕩下,基金調研熱情不減,逾百家基金公司參與了366家上市公司的調研,其中超七成公司公布或預告了2021年財報數據。
財報披露季,基金經理可以通過調研,加強與上市公司的溝通,進而對投資決策起到參考作用。3月調研名單中,謝治宇、張坤、胡昕煒、馮明遠、勞杰男、楊瑨、趙蓓等知名權益基金經理紛紛現身。
![]()
知名基金經理頻頻現身調研
Wind數據顯示,3月以來,逾百家基金公司參與了366家上市公司的調研,涵蓋了工業機械、食品加工與肉類、電子元件、基礎化工和西藥等多個領域。從基金調研方式來看,通過視頻會議和網絡會議居多。
嘉實基金調研次數最多,合計超百次,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和博時基金等基金公司參與調研總次數均超過70次。
不少知名基金經理的身影頻頻出現。知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大、業績表現突出,對于其下一階段的市場布局,或可從調研方向看出,這也是知名基金經理的一舉一動倍受市場關注的原因所在。
信達澳亞基金的馮明遠
分別在3月18日、3月23日調研了奧康國際(8.06 +3.87%,診股)和博彥科技(12.20 -1.13%,診股),這2家公司均是市值不足百億的小市值公司。奧康國際是中國知名的皮鞋品牌運營商和零售商,3月以來接待了2次機構調研。博彥科技是一家面向全球的IT咨詢、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該公司于3月25日公布了最新的調研紀要,共有160家機構參會,公司表示去年是公司上市的第10個年頭,公司的業績連年創出新高,收入年復合增速接近24%。
興證全球基金的謝治宇和喬遷
于3月16日調研了健友股份(30.31 -7.20%,診股)、3月9日調研了普洛藥業(33.95 -2.36%,診股)。2021年報數據顯示,健友股份和普洛藥業是謝治宇在管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之一。健友股份是肝素鈉原料藥龍頭,近期股價持續走低,普洛藥業是原料藥出口龍頭,近期股價稍有反彈。
易方達張坤調研了ST國醫(8.03 -1.23%,診股)。匯添富基金的勞杰男3月份共參與了海康威視(41.06 -2.17%,診股)、中晶科技(59.08 +0.34%,診股)、三花智控(16.71 -1.53%,診股)和江特電機(24.22 +1.85%,診股)的調研,胡昕煒調研了湯臣倍健(20.96 -3.63%,診股),楊瑨調研了海康威視、中晶科技、中科創達(100.01 -3.65%,診股)和三花智控。嘉實基金譚麗調研了申昊科技(31.78 -0.19%,診股)、海洋王(14.67 +4.79%,診股)和江蘇神通(15.33 -2.48%,診股),歸凱調研了中科創達。工銀瑞信的趙蓓調研了昌紅科技(22.16 -3.15%,診股)和普洛藥業。廣發基金吳興武調研了泰林生物(68.84 -2.49%,診股)和普洛藥業。
財報披露季,基金重倉股成調研集中區
從知名基金經理的調研路線可以看出,不少被調研公司是基金經理的重倉股。
諾德基金量化投資總監王恒楠認為,市場的投資機會仍會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在投資上會結合產業政策、行業景氣度、公司成長性等優選行業,長線布局。
Wind數據顯示,匯川技術(54.83 -2.59%,診股)、邁為股份(489.39 -5.89%,診股)和中科創達獲基金公司扎堆調研。埃斯頓(19.24 -0.21%,診股)、燕京啤酒(7.09 -2.48%,診股)、東威科技(75.88 +5.18%,診股)和匯川技術被調研次數分別達到22次、19次、16次和16次。
2021年基金四季報數據顯示,公募基金持有匯川技術、中科創達和邁為股份的基金產品數量分別為230只、114只和96只。
如中科創達公告的調研紀錄顯示,2次調研各有510家和353家機構參與,調研現場會議吸引了匯添富基金楊瑨、嘉實基金歸凱、中郵基金國曉雯等人的參與。歸凱在管的8只基金均持有中科創達。
除此之外,公募基金青睞的邁瑞醫療(300.00 -4.76%,診股)、長春高新(166.70 -4.44%,診股)、溫氏股份(21.75 -0.14%,診股)、科大訊飛(46.48 -2.13%,診股)、普洛藥業和周大生(13.40 -1.03%,診股)3月份均被基金扎堆調研。
值得關注的是,中晶科技、鈞達股份(85.50 -3.58%,診股)、易德龍(33.16 -1.25%,診股)、靖遠煤電(4.08 +0.00%,診股)、國機精工(12.46 -2.58%,診股)、華特達因(35.70 +2.20%,診股)、天潤工業(7.55 -2.58%,診股)和當虹科技(46.98 +1.36%,診股)等非基金重倉股3月份也受到了基金的扎堆調研。
財報披露季,基金3月份調研公司中,超七成已經披露或預告2021年業績情況,其中逾半數公司業績增長。
有投資人士表示,財報披露季,基金經理往往會結合公司過往業績和未來預期進行調研。
高成長與大消費依然是調研主線
市場來看,上證主板、深證主板、創業板和科創板公司被調研的次數分別累計達到685次、1712次、1119次和420次,其中以高端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化工和計算機行業居多。
總體來看,基金公司關注的方向以科技創新類和大消費類居多。
高成長科技板塊依然是基金經理最重視的板塊。如信達澳亞基金經理馮明遠近期發表觀點稱,大科技板塊涵蓋的行業范圍非常廣,投資標的眾多,受技術變遷影響較大,只有深入產業鏈進行研究、長期積累才能對公司和行業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始終看好科技板塊的長期發展邏輯,資本市場和實業在短期和中短期不完全同步,甚至可能還會出現背離的情況,但拉到中長期的維度,這兩者應該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周大生、普洛藥業、燕京啤酒、長春高新和溫氏股份等大消費公司也頻頻出現在基金公司的調研名單中。
匯豐晉信基金經理范坤祥表示,2022年的消費回暖正在緩緩發生,盡管恢復的幅度和斜率不算強,但目前看方向是比較確定的,主要分為政策支持和場景恢復兩條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