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互聯網板塊繼續演繹“越跌越買”的趨勢,截止5月21日,6只跟蹤中證海外互聯網或是恒生互聯網科技指數的ETF年內吸金超200億元,更是誕生了兩只百億級“巨無霸”ETF。
![]()
而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調整,近期,互聯網板塊迎來了政策“暖風”,全國政協召開數字經濟專題會議,再提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互聯網板塊政策底逐步明朗,隨著未來疫情影響逐漸減弱,互聯網板塊在下半年也有望迎來盈利拐點。
互聯網ETF年內“吸金”超200億元
今年以來,場內資金抄底互聯網板塊趨勢不改,多只跟蹤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以及恒生互聯網科技指數的ETF規模持續增長。
據Wind數據統計,截止5月20日,易方達中概互聯網ETF最新場內份額達到354.78億份,相比去年年末增長了85.97億份,增幅超過30%,按照區間成交價格計算,年內資金流入超過94億元,該ETF最新場內規模亦超過340億元,相比去年年底增長了13.84億元。
跟蹤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的華夏恒生互聯網ETF同樣也“吸金”不少,今年以來該ETF份額增長189.86億份,最新場內份額超過520億份,年內資金流入90.83億元。
包括廣發中概互聯ETF、嘉實中概互聯網ETF、富國港股通互聯網ETF、華寶港股互聯網ETF今年以來也均實現資金凈流入,相比去年年底,規模均有20%以上的增長,上述6只ETF今年以來合計資金流入超過200億元。
成分股中主要涵蓋互聯網板塊的恒生科技ETF以及中證港股通科技ETF也成為資金追捧的標的,17只恒生科技ETF、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年內合計資金流入超過113億元,其中,華夏恒生科技指數ETF、華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資金流入分別達到58.85億元、28.13億元。
在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看來,場內多只覆蓋互聯網板塊的ETF出現“越跌越買”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ETF的參與者都是對市場關注較為緊密,投資理念較為成熟的投資者,包括很多機構投資者,相對于“追漲殺跌”,他們可能更傾向于逆向操作,尤其是在下跌過程中,持倉透明的ETF能夠提供更大的確定性,也就容易成為資金流入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快速下跌過程中個股的非系統性風險被放大,因此在維持權益類資產倉位不變的前提下,持倉分散的ETF與個股相比也是更為穩妥的投資選擇。
廣發中概互聯ETF基金經理夏浩洋談到,今年以來,受海外地緣政治因素以及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影響,全球多種風險資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權益類資產跌幅較大,以中國互聯網30指數為例,截至5月20日,該指數下跌超過20%。同時我們看到,跟蹤該指數的中概互聯ETF份額由年初的23.3億份增長至最新的40.7億份,增長超過17.4億份,增幅達到75%。
“指數下跌,份額反而大幅增長,這反映出投資者在指數下跌過程中進行了加倉操作。這種越跌越買的現象,也說明了投資者對于中概互聯板塊的未來依然看好,在短期不利因素壓制估值的情況下,投資者通過低位布局,攤薄成本,嘗試博取長期投資收益。”夏浩洋稱。
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周之易分析指出,互聯網作為規模效應強,ROE回報較高的生意模式,本身有長期較好的內在價值。在受多方面影響導致互聯網板塊近一年大幅回調的背景下,確實會出現越跌越買的現象,背后是對互聯網板塊長期價值的認可。
監管政策由緊周期向寬周期過渡
資金“追捧”的背后,互聯網板塊近日也迎來政策轉向。2022年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提出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促進平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到了5月17日,全國政協召開數字經濟專題會議,再提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讓業內對互聯網行業的政策風向有了更樂觀的期待。
周之易稱,“過去互聯網行業高速增長階段,政策監管客觀存在沒有跟上互聯網高速發展變化的情況,因此,我們看到在過去一段時間進行了大量監管規范化情況。近期對于平臺經濟的代表著監管逐步走向常態化,監管要求仍然會繼續貫徹落實,但客觀上對市場來說會有更充分的預期。”
夏浩洋也表示,近期高層密集表態支持平臺經濟在內的互聯網行業發展,再次佐證了互聯網行業的監管周期出現拐點,由緊周期向寬周期過渡。這也意味著,自2020年以來,互聯網行業歷經的多輪整改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正在逐步形成發展和監管相輔相承的長期發展格局。
“近期在數字經濟方面,一方面是頂層不斷有會議和政策放出,本次政協會議提出支持平臺經濟發展;此前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同時,央行也提出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結束。具體在落地的方面則有游戲版號重新放開等。所以從政策展望來看,未來雖然可能還是會有比此前嚴格的行業監管,但政策執行者和市場參與者對政策的力度和尺度已經比較明晰,因此政策層面是比較清晰的,我們也認為政策面清晰之后,有利于互聯網公司重新尋找自身增長點。”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分析。
華寶港股互聯網ETF基金經理豐晨成認為,近期高層的一系列表態將有助于穩定市場情緒,提振平臺經濟發展信心。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重要性將持續凸顯,行業有望平穩步入發展快車道,而互聯網巨頭也將在數字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下半年或有望迎來基本面拐點
近日,互聯網龍頭——騰訊控股公布2022年前三個月業績,公司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收1354.71億元,同比表現持平;歸母凈利潤234.13億元,同比下降51%。事實上,并不是騰訊一家公司短期業績承壓,受到宏觀環境及疫情影響,互聯網廣告、電商等業務造成明顯沖擊,政策面逐漸明朗的情況下,互聯網板塊何時能夠迎來基本面拐點,也備受關注。
談及互聯網板塊基本面走勢,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分析稱,從基本面角度,互聯網行業今年一、二季度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是宏觀經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監管政策的影響,游戲、教育等部分互聯網廣告投放主力被政策限制。從邊際上來看,游戲版號重開,未來新品增加,上海疫情逐漸好轉,邊際上的利好是比較能看到的,預計市場和消費主體還需要一段時間修復預期,所以拐點可能在今年三季度或者四季度到來。
豐晨成認為,雖然受到宏觀環境及疫情影響,鑒于主要互聯網公司的業績比較依賴于消費者消費意愿及廣告,短期業績將會承壓,業績觸底回升預計在政策底、情緒底、估值底后漸次出現。但是互聯網公司政策底的明確和上海社會面清零的確認,伴隨著市場對互聯網行業風險偏好的提升,前期受政策干擾較大而中長線成長確定性依然較高的頭部互聯網公司將有機會出現一定的估值修復,對于長線投資者,希望布局左側進入的投資者,目前港股互聯網行業整體估值水平較低,較強的安全邊際,具備顯著的配置價值。
夏浩洋稱,中短期維度看,前期壓制互聯網板塊估值的因素逐步緩解,未來互聯網投資將回歸業績主導,他判斷今年互聯網公司的業績或呈現前低后高的格局:一方面,今年1-4月受疫情影響,經濟增長承壓,互聯網廣告、電商等與消費相關的子行業受影響較大,此外云計算、游戲、短視頻等業務增長也相對乏力,因此板塊整體業績壓力相對較大;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去年上半年業績普遍較好,存在一定的高基數效應。
“中概互聯板塊公司的業績情況是影響全年板塊整體表現的核心因素之一,目前經濟壓力仍然存在,5月底中概互聯龍頭公司即將公告的一季報業績和二季度指引,投資者或許需要降低預期,畢竟業績的反轉無法一蹴而就。不過若后續利好政策相繼落地,疊加國內經濟疫后復蘇,中概互聯板塊的業績或將在今年下半年及2023年會恢復到正常增長軌道,屆時板塊在低估值的背景下或將迎來真正的戴維斯雙擊。”夏浩洋進一步分析。
周之易表示,短期來看,互聯網板塊的廣告和電商等與消費關聯度高,受疫情履約影響大的業務板塊確實受到了明顯沖擊,短期基本面承壓;而線上娛樂等板塊相對較為穩定。預計各個板塊恢復的快慢與業務模式有較大的關聯度。
海富通基金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陳林海則談到,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眾多的產業鏈,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成長股資產質量高,雖然短期業績承壓,但相關公司業務深嵌在中國經濟中,面對的核心需求(比如娛樂、消費、社交等)仍是不斷增長的,這些公司貨幣化和變現能力仍在持續提高,監管政策短期約束了行業過度擴張,使得行業短期處于出清過程中,但中長期倒逼相關公司進一步專注自己的核心業務,提升競爭能力,龍頭公司從大額的資本開支和投資性現金流支出,轉換到正向的經營性的現金流,投資回報率反而有望顯著提升。
商業模式偏線上的板塊短期內相對受益
站在目前時點,多位投研人士表示,互聯網板塊中,近期相對更關注商業模式偏線上的子行業。而與消費相關度較高的子行業業績修復的彈性仍需密切觀察疫情后繼影響。
夏浩洋稱,就細分領域而言,當前中概互聯各子板塊估值基本都相對前期較低,長期投資性價比相對較高。短期來看,隨著將來疫情發展得到有效控制,消費板塊的復蘇值得期待,前期受影響較大的,與消費板塊密切相關的本地生活、互聯網廣告以及電商板塊或許會得到快速修復。中長期看,隨著產業互聯網、元宇宙等新業務的逐漸普及,相關上市公司或將受益。
就短期風險而言,海外地緣政治因素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對全球風險資產的影響依然存在,需保持關注。此外,互聯網板塊即將迎來密集的季報披露期,這或許將成為短期內板塊較大的壓制因素。投資者在短期博弈中概互聯板塊時,也需注意相關風險,控制倉位。
“短期來看,商業模式偏線上的板塊會相對受益,而線下履約較重的板塊則壓力較大;中期來看,取決于業績修復的彈性。主要風險仍是在做互聯網板塊投資是需要對短期業績的壓力有充分的預期,對于政策對互聯網行業的持續規范監管亦有準備。”周之易判斷。
陳林海也指出,當前互聯網為代表的成長股的投資機會為系統性機會,看好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領域的相關機會。
他也認為,疫情、地緣沖突以及監管政策等目前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國內方面,疫情仍在反復,深圳、上海、北京等經濟重鎮先后出現疫情較大程度的反彈,加重了經濟的隱憂,經濟復蘇的基礎尚需進一步夯實。國際方面,疫情依然沒有結束,俄烏沖突又讓世界陷入了新的危機,美國及其盟友選擇對俄羅斯采取嚴厲的制裁,引發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進一步加重了全球對于通脹的擔憂。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海外流動性收緊,美聯儲在3月議息會議正式開啟加息,對高估值會形成持續壓制。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已保持良好溝通,期間美國證監會仍將部分中概股公司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的識別清單,加劇了市場對于中概股海外監管政策的擔憂,中美溝通情況需要等待進一步明朗化的信號。”
在當前時點,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更關注版號重新發放后的游戲行業。“一方面,各公司儲備的產品有望陸續上線,另一方面,國內游戲公司在本輪監管下加碼出海,頭部公司出海能力大幅增強,行業的天花板在提升。同時本輪疫情也有一定的居家帶動效應,可能會提升游戲行業的用戶時長。因此我們或許可以預期頭部游戲公司的業績反轉。”
華泰柏瑞也提醒,目前風險點主要是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減小,但由于影響并沒有完全消散,因此企業的信心何時修復是需要警惕的風險,這主要影響企業的擴張和廣告投放意愿,從而可能影響互聯網廣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