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發展的ETF行業正在迎來一輪洗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已有7只ETF公告進入清算程序、終止上市;同時329只場內ETF最新規模低于2億元,其中106只規模小于5000萬元,淪為迷你基金。
業內人士分析,這跟近年來ETF迎來大發展,各種寬基、行業或主題ETF層出不窮,同質化競爭激烈,市場下跌、部分產品流動性不好等因素有關,迷你ETF產品的清盤、退出市場也比較正常。對于基金公司來說,要避免為追求短期增加規模,盲目追逐熱點布局。對于投資者來說,在眾多ETF中選擇,更需要眾多關注其跟蹤標的、規模、場內成交量、費率和跟蹤誤差等方面。
![]()
106只ETF淪為迷你基金
多只ETF公告終止上市、清盤
近期,建信中證物聯網主題ETF發布終止上市交易的提示性公告,終止上市日是2022年5月19日,此前該基金已經進入清算程序。今年還有鵬華中證高股息龍頭ETF、興業上證50ETF、富國中證ESG120策略ETF等多只ETF公告清盤、終止上市。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孫桂平博士認為,一些基金終止上市主要原因是基金規模太小,而基金缺乏明顯創新,同質化競爭激烈,跟蹤標的很難得到市場認可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未來規模做大的可能性較低,及時將基金清盤退出市場,也是基金公司“止損”和整合資源的方式。隨著行業發展壯大,將形成優勝劣汰、進退有序的產品生態,某些產品清盤也是很自然的。
基煜研究表示,每年清盤的ETF數量通常與流動性、風險偏好有關,當權益市場投資熱情較為高漲、市場資金充裕時,清盤的ETF數量會降低,比如2019年,今年終止上市的ETF數量上也屬于正常范疇。
同時,5月也有易方達中證滬港深500ETF、國泰中證滬港深動漫游戲ETF、天弘中證滬港深物聯網主題ETF等產品發布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提示公告。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場內ETF(除貨幣型)中,有329只最新規模小于2億元;其中106只最新規模小于5000萬元,淪為迷你基金。
孫桂平表示,2021年ETF大發展,使得行業主題ETF數量迅速增加,同質化競爭加劇,尤其是有些細分領域,雖然未來發展潛力可能很大,但當前投資者認可程度較低,仍處于培育階段,如果同時存在多只產品,某些基金難免淪為迷你基金。比如動漫游戲主題目前有4只ETF上市,其中兩只屬于同一家公司,最新總規模合計為11.58億元;物聯網主題目前有7只ETF上市,1只已退市,最新總規模僅4.7億元。
盈米基金研究院量化研究員王譽蓉認為,首先,近幾年市場追逐白酒、半導體、新能源等核心賽道,一些冷門指數在過去幾年追捧資金較少,且收益率較差,市場也有一定的對冷門指數流動性的擔憂。另外,跟蹤同一指數的ETF產品業績差異不大,規模集中于先發的產品中,所以一些小規模ETF如果沒有特別的優勢,通常會被市場忽略,在規模類ETF中這種現象尤其突出。
基煜研究也稱,從規模分布來看,規模較大的通常是投資于寬基指數的ETF,其次為行業類、主題類,而行業或主題可對應的投資標的數量差異較大,一些較大的主題,如碳中和就會包含幾百家公司,而一些較小眾、較新穎的行業或主題本身可投資的標的少、吸引的熱度也不及其他更大的概念。另外,如果ETF本身近期表現不佳或投資人對于ETF的后市看淡的話,也會引發凈贖回。
ETF同質化競爭下行業加速洗牌
基金公司應避免盲目布局熱點
據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統計,清盤的ETF數量,2019年5只,2020年9只,2021年18只;小于5000萬的基金數量,2019年底、2020年底和2021年底,分別為36只、39只和75只。清盤產品的比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別為1.76%、2.38%和2.81%;迷你基金最近三年比例為12.68%(2019年)、10.32%(2020年)、11.70%(2021年)、17.90%(2022/5/19)。
孫桂平表示,從數量上看,淪為迷你基金,甚至清盤產品數量有明顯增加趨勢;從比例上看,清盤產品比例也有逐漸增加趨勢,而迷你基比例從2019年開始也呈現增加趨勢(2022年5月份比例快速提升也與2022市場下跌有關)。分析原因,一是近年來眾多基金公司布局ETF市場,ETF數量增速超過規模增速,導致ETF平均發行規模縮小和平均規模下降;二是ETF同質化競爭加劇,從寬基ETF逐漸向行業主題ETF蔓延。“雖然迷你基和清盤產品的增多,使得投資者投資ETF存在一定風險,但是ETF市場大發展和市場競爭會給投資者帶來更加豐富和高效的ETF產品。當然未來ETF發行也需要更加規范,避免基金公司為了短期增加規模,追隨熱點進行盲目競爭,這樣可以盡量從源頭上減少迷你基的出現。未來隨著資本市場和ETF市場的發展,預計該現象仍將繼續,尤其是同質化競爭激烈的某些細分領域ETF,可能分化將更明顯。”
王譽蓉認為,近年來ETF發行數量增多,且被動產品的規模優勢非常明顯,先發產品具有優勢,因此在熱門主題、賽道上基金公司也出現了搶跑布局的現象,導致近年來出現較多的迷你ETF和清盤產品。“這種現象的出現對投資者是不利的,產品數量的激增、大量發行同質化產品增加了投資者的產品選擇難度。未來不同公司可以差異化發展ETF,結合公司本身投研優勢和價值體系,加強投資者教育,做好ETF發行的左側布局。”
基煜研究稱,這幾年一些ETF清盤、迷你基的出現,一方面受行情影響,例如2019年整體行情較好時,ETF清盤和迷你基的數量都更低,另一方面受發行情況影響,2021年ETF發行數量高達301只,超過了此前4年的總和,這也導致了市場資金分散、迷你基大量出現。此外,越來越多基金公司開始補齊自家的產品線,有不少同質化的ETF出現,而且部分公司也會去布局一些小眾賽道,這些ETF能吸引的資金量本身就不會特別大。
那么現在投資人該如何選擇ETF,孫桂平表示,投資者選擇ETF時需要重點關注ETF的跟蹤標的、規模、費率水平和跟蹤誤差等多方面因素。作為被動管理產品,選擇ETF背后的跟蹤標的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了投資者未來面臨的風險收益水平;其次是ETF規模,在相同跟蹤標的情況下,盡量不要選擇規模太小的ETF;最后,盡量選擇管理費較低的和跟蹤誤差較小的產品,一般而言,由于ETF多采用完全復制策略,跟蹤誤差不會差異太大。“受今年權益市場調整,以及ETF市場去年爆發式發展等原因,今年以來ETF發行數量和規模同比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但從海外來看,被動投資是未來市場發展的大趨勢,目前各基金公司仍然堅定布局ETF產品,從細分領域中尋找發展空間,給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
王譽蓉稱,一方面對于跟蹤不同寬基、行業、主題的ETF產品,需要關注是否比主動型基金更優,一些傳統的、行業競爭格局穩定的、偏價值型的行業主動基金經理相比指數很難有更高的超額收益,像大金融、消費等,可以通過價格更低廉、透明度更高的ETF來參與投資。另一方面,對于跟蹤同一指數的ETF,需要關注規模、跟蹤誤差、場內成交量這些因素。“我國ETF最新市場規模為1.4萬億,占整個公募基金比例依然較低。參考海外的經驗,未來隨著主動超額獲取難度的上升,ETF在總量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外,目前我國ETF發展結構性失衡,大多規模集中于某些熱門賽道,像互聯網、半導體、光伏、新能源車等,對細分行業的覆蓋尚不充足,未來產品豐富度的提升值得期待。”
基煜研究認為,ETF采取被動投資策略,基金經理不會大范圍地主動偏離跟蹤基準,因此投資者首先需要對ETF底層的投資標的有所了解,其次如果有多個相同策略的ETF基金,流動性、規模、基金公司都會是需要考慮的因素。隨著公募行業不斷發展,ETF作為一種簡潔而有效的投資工具,將會不斷推陳出新,大到寬基指數,小到時髦的新概念,都會為可投資標的添磚加瓦,但也勢必會加劇競爭,如何帶著長遠的視角在恰當的時點發行ETF將會是基金公司在同類中脫穎而出的重點。
關鍵詞: 迷你基金 ETF行業 ETF行業洗牌 建信中證物聯網主題ETF終止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