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進入5月份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出現一定程度的“升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間債券市場回暖是主要原因,再加上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較弱,資金市場流動性足夠充裕。
銀行理財產品勢頭較好
根據上市銀行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已披露業績的17家上市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去年凈利潤全面增長,其中有12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
但今年以來,股債兩大市場持續震蕩,銀行理財產品“破凈”的比例不斷提升,甚至在一季度迎來“破凈潮”,并在3月份達到高點,涉及機構既包括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股份行理財子公司,以及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合資理財子公司等。
主要影響因素在于《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實施以來,理財產品開啟凈值化轉型,“保本”理財一去不返,大部分產品必須采用市值法進行估值,市場波動大的時候,產品凈值波動也隨之變大,致使眾多投資者的風險意識進一步加強,更聚焦于產品的長期收益。
直到5月份,多只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開始出現跳漲,比如工銀理財的一只混合類開放式理財產品,在5月底時其近一月年化收益率一度高達21.62%。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一季度銀行理財市場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理財市場新發產品7717只,募資規模25.14萬億元;新增投資者558萬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2058億元。截至3月底,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8.37萬億元,凈值化比例達94.15%,較去年同期提高21.1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資管新規》過渡期已經結束,但是銀行理財尚未實現100%凈值化轉型,尤其是理財產品估值定價、產品結構調整、投研體系建設,依舊是資管行業需要面對的難題。
凈值化加速加溫票據理財
從以上各項數據可以看出,隨著理財公司保本理財產品的持續壓降和新產品的不斷發行,產品凈值化轉型進程顯著加快,相較于2020年經營狀況,各大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盈利逐漸走向穩健,且增長勢頭明顯。
在一眾凈值化理財產品中,也包含央行票據、中期票據這種票據類理財產品,票據理財作為銀行理財板塊的一環,相較于證券、黃金、外匯這樣高風險、嚴監管的產品,不論在安全性還是穩健性上,都有先天的優勢。
因此,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票據理財可作為儲蓄“備用金”的工具,僅次于活期儲蓄。
近年來,“開源”已經逐漸代替“節流”成為許多人實現財富增值,甚至是養老的一種財富理念,銀行高凈值的客戶群體也在不斷涌現,原有的銀行理財已經無法滿足該群體的需求。
票據市場為應對此種情況,在交易機制和市場交易方面進行開拓創新,比如設立標準化票據,可同時實現票據市場和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和金融資源跨市場優化配置。上海票據交易所還制定了《商業承兌匯票信息披露操作細則》,以加強商業承兌匯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商業承兌匯票信息披露。
在銀行理財凈值化時代,票據理財能夠做好平衡理財投資的風險與收益,滿足不同投資者需求。以相對穩健的優勢為基礎,一方面,它可以分享權益市場紅利,在擴大投資品類的同時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選擇;另一方面,其具有普惠屬性,起購門檻極低,且產品風險等級主要以中低風險為主,深度契合絕大多數理財客群的風險偏好。
關鍵詞: 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勢頭較好 理財產品凈值化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