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向用于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的海底隧道灌注海水的作業已經完畢,這標志著日本政府已經為今年夏天前實施排廢入海做好了準備。
據日本媒體報道,海水是從作為隧道起點的陸地一側的下游水槽和海上出口兩處注入的。該作業從6月5日15時30分左右開始,持續到6月6日5時左右結束,長約1公里的隧道被6000多噸海水灌滿。下一步,東京電力公司計劃拆除正在挖掘隧道的盾構機,到6月底前完成海洋釋放設備工程,以趕上政府夏季之前開始排廢入海的計劃。
(相關資料圖)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經過濾、稀釋后排放入海的決定。該決定遭到本國國民、漁業團體和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然而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并未考慮來自國內和國際的反對聲音。一方面,日本政府不斷采取所謂的“科學論證”,試圖用未經驗證的數據“自證清白”;同時,拉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反復赴日開展調查,為己錯誤行徑背書;還希望用并不能起到實際效果的補償措施讓本國漁業團體“閉嘴”;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從未停止推進排廢入海的工程建設,今年1月,更是突然宣布要在春夏之際實施排廢入海,再次引發國內國際社會一片嘩然。
值得關注的是,日本政府還利用韓日關系改善的契機,試圖扭轉韓國在排廢入海問題上的立場。5月份,兩國組織20余人規模的韓國專家團赴福島調查。但根據韓國媒體報道,在這次考察中,韓國團隊的采樣需求被日方拒絕,考察也成為沒有現場取樣、沒有公開人員名單、沒有進行輿論驗證的“三無考察”。這種掩耳盜鈴的行為不僅充分體現了日本政府的心虛,也玩弄了期待看到真相的國際社會人民的感情。
反對排廢入海的國際聲音不容忽視。6月3日,圍繞福島第一核電站排廢入海線上研討會召開,反對排放放射性物質的太平洋北馬里亞納群島地方議員參加會議。會議認為,對于以海洋資源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當地居民來說,排放放射性物質沒有完全去除的處理水無異于“動搖生存環境的威脅”,并要求中止計劃。據悉,由聯邦議會和地方議員組成的聯合組織正在通過譴責排放污水的決議。
日本仍在寄希望于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背書能夠消除國際輿論的壓力。據日本媒體報道,6月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團結束了對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產生的污水向海洋排放的最后驗證工作,為包括排放計劃評價在內的最終報告書做準備,綜合性報告將在本月內公布。
日本政府認為,必須通過國際第三方機構IAEA的驗證來保證釋放計劃的可靠性和透明性。經濟產業省表示,要將綜合報告書的內容簡明易懂地傳達出去,認為綜合報告書將成為促進國內外理解的一把“鑰匙”。
然而,僅憑一紙報告,就能夠打消國內和國際社會的疑慮和反對嗎?
從日本國內聲音看,日本政府排廢入海的決定未得到漁業從業者的支持。6月7日,相馬雙葉漁協負責人今野智光赴經濟產業省,與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會談,直接傳達了漁業從業者擔憂水產品風評受損的聲音,這是首次有漁業協會直接向經濟產業省表達擔憂。
根據日本媒體報道,今野智光向西村康稔提問,如何兌現“如果不能夠獲得相關人員的理解,排廢入海的任何操作都不會進行”的承諾。西村康稔的回應避重就輕。他首先“奠定基調”,表示為切實推進廢爐工作,處理核污染水是不可避免的,希望漁業協會能夠理解排廢入海的政策。他還表態,在排放迫近的情況下,為了消除不安,政府將全力以赴,愿意繼續與漁業相關人員進行對話。
總體來看,西村康稔的表態雖然看似誠懇,但除了要求漁民理解,并未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政府為支援漁民而設立的基金,也一直被詬病“內容難以理解”。從這一趨勢看,日本政府極有可能違背自己的諾言,在漁業從業者的持續反對聲中強推排廢入海。
漁業協會對于海產品風評受損的擔心不無道理。此前,為消除國內和國際社會對本國水產品核輻射的擔憂,日本政府于2022年9月底開始進行魚貝類飼養試驗,并在網上發布了飼養情況。他們在裝有從福島第二核電站的港灣采集的海水和用海水稀釋的處理水的兩種水槽中飼養比目魚和鮑魚,調查其存活率。東京電力公司此前公布的結果稱,“兩種水槽內的水產品生長狀況都沒有異常”。然而近期的事實數據表明,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魚類體內所含放射性元素銫達到日本法定標準的180倍,屬于嚴重超標。為此,當地時間6月7日晚,日本民眾自發在東京電力公司總部門前舉行抗議活動,強烈反對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向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內部注入海水,為排廢入海做準備的行為。
一段時期以來,日本政府為推進排廢入海可謂“煞費苦心”。一方面,在國際社會中積極尋求背書,為自己“涂脂抹粉”;另一方面,對國內呼聲模糊處理,試圖蒙混過關。6月7日,中國駐日本使館發言人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發表談話,指出“核污染水排海涉及海洋環境安全和人類生命健康,日方必須有真正負責精神,不要讓福島核事故災害延續,不要讓全人類子孫后代承擔風險。”希望日本政府再三考慮,切莫為一時痛快背上千古罵名。 (作者:李知途 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