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20年的國企醫院改制潮中,通用技術集團不一定是最大的贏家,但一定是體型最大的一家——在2月底合并了寶石花之后,它已經成為了一家擁有4.6萬張床位的巨型醫療集團。
如果用電商領域類比的話,大致相當于拼多多和京東合并了,最后的體量超過了阿里巴巴:
在2021年艾力彼社會辦醫·醫院集團排行榜中,擁有1.2萬張床位的寶石花醫療集團排名第四;而通用在去年底已經擁有3.2萬張床位。
這兩家受惠于國企醫院改制的玩家,在改制大限來臨之際,走上了命運的交叉路口。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做大后就一定能做強嗎?把小舢板綁在一起能成為航空母艦嗎?寶石花醫療集團此前面臨的困境,也將擺在通用面前。
![]()
“短命”的合作
并非事發突然,據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20年上半年,寶石花醫療集團就在尋找買家。
這有些不同尋常,寶石花成立于2017年,是國企醫院改制的明星項目。彼時,中石油籌集社會資本設立了海峽能源產業基金,海峽能源產業基金又通過整合中石油旗下100多家醫療機構成立了寶石花醫療集團。
為了完成這100多家央企所屬的醫療機構的剝離和重整,基金的注冊資本高達100億,主要的LP是招商財富、興業財富、申萬宏源和廈門金圓投資公司,他們作為出資方并不參與公司管理,追求的是財務回報。
寶石花的實際運營管理者仍然是中石油、寶石花的管理層以及高能天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據《中國石油報》報道,寶石花給第一批完成改制的七家石油系醫院“共同出資約30億元”,未來醫院的發展有了資金、技術、資源和組織保障。
寶石花醫療的一位內部人士回憶,當時的管理層一度雄心勃勃,還盤算著能收購另一家大型的醫療集團,甚至上市。
但短短三年,風云突變,這個曾經的改制明星就開始另覓買家。
一方面,整個綜合醫院類的交易和上市跌入低谷,眼看上市無望,基金的幾個出資方——急于退出收回成本。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前約定的“減虧和供應鏈集采也完成得不是太好。”
另一方面,中石油仍然是海峽能源產業基金和寶石花最重要的控制人之一,當時寶石花醫療集團董事長汪世宏同時兼任中石油集團總經理助理,中石油也有退出的動力:國資委仍在推進持續近20年的“主輔分離”——大型央企陸續退出非主營業務——的改制任務,而醫療顯然不是中石油的主要業務。
一位曾有意參與寶石花收購的基金的負責人告訴八點健聞,他從開始就沒有機會,因為中石油主要和三家具有央企背景的醫療集團談——華潤、國藥和通用。
據他了解,華潤大概在2020年下半年就退出了競爭,國藥和通用pk了幾輪,最后勝出的是通用。
實際上,2021年上半年中石油和通用就已經簽訂框架協議,但因為收購價格沒有談攏,“磨了快一年”。
另一位了解并購內幕的消息人士告訴八點健聞,最后的收購金額和海峽能源產業基金的注冊資金相差不多。
作為回報,通用接過了海峽能源產業基金幾個主要出資方的份額,也取代了中石油,成為寶石花的實際控制方。
“永不凋零的花”
寶石花是中國中石油的標志,被譽為永不凋謝的花朵。
和后來負債百億并易主的北大醫療一樣,剛成立之時,寶石花醫療集團的成立也算得上萬眾矚目。
寶石花誕生的2017年,是中國醫院并購大潮最為瘋狂的一年——國務院聯合五部委發文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行業后,掀起了一波醫院收購狂潮,在一級市場上,無論優劣,只要是醫院資產,都被會被幾倍溢價收購;在二級市場上,不少醫院概念股都曾在一年內市值直接翻幾倍。
與此同時,也是國企醫院改制大限第一次來臨的前一年——按照規定,2018年12月31日,誕生于特殊歷史時期的幾千家企業附屬醫院,需要在此之前通過關閉撤銷、劃入公立醫院體系、接受社會資本改制重組、在以醫療為主業的國有平臺上整合等四條路剝離原來的國企體系。
在此背景之下,寶石花應運而生。
通過對中石油旗下醫院的注資、改制和重組,寶石花醫療集團擁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156家,其中三級醫院7家、二級醫院18家,一級醫院25家,基層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103家,管理床位近1.2萬張。
無論是上市,還是高價賣出,當時的管理層信心滿滿。畢竟在那幾年里,相同主業的華潤醫療市值一度高達300億,那些收購了一些民營醫院的的“偽醫院概念股”如恒康醫療、益佰制藥、宜華健康市值也都高達兩三百億。
后來被證明,2017年是綜合類醫院股最后的輝煌,醫療本就是一個慢生意,綜合類醫院又在2018年開始受到醫保控費的影響,無法滿足資本市場過高的期待——華潤醫療和益佰制藥今天的市值已經降至50億港元上下;宜華健康更是跌至30億市值下方;恒康一度債臺高筑被ST,為避免破產引入新里程作為重整投資人。
實際上, 對于寶石花而言,隱患當時已經埋下。寶石花的醫院以石油系為主,此前也有少數效益較好的醫院,但多數虧損的醫療機構主要依靠當地的石油公司輸血。
據新京報消息,寶石花醫療集團發布2019年業績顯示,2019年集團實現匯總收入81.4億元,凈利潤虧損6.1億元,同比減虧4.7億元。其中,集團主營業務——旗下醫院營業收入達到71.5億元,同比增長18%以上;虧損6億元,同比上年減虧4.8億元。
也就是說2018年旗下的醫院營收虧損10.8億元,2019年虧損6億元。
2020至今又受到疫情的影響,醫院營收并不景氣。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專家也表示,主要是經營不善,經營跟不上就虧損,“醫院集團的發展不是說你把醫院綁在一起就行了。”
實際上,對于寶石花而言,“綁在一起的醫療集團并不好管理”。
以中國石油中心醫院為例,此前醫院的主辦方管道局以醫療設備、流動資產、無形資產等出資,占股38%;寶石花醫療以現金出資,占股62%。寶石花旗下的醫院大多遵循這個模式,寶石花占股65%-85%,醫院原有的石油系主辦單位仍保留小部分股份。
一位了解寶石花內部問題的消息人士透露,中石油醫院的薪水不錯,比照中石油系統的待遇,但醫院的利潤和中石油的利潤沒法比,寶石花要進行績效管理,非常困難。
雖然股權上寶石花占據主導地位,但據多位了解寶石花集團的,寶石花對旗下醫院的控制力并不強, 供應鏈改革進展也不好。
4.6萬張床位的“巨輪”,將駛向何處?
通用技術收購寶石花醫療交割完成后,通用技術將擁有醫院330家,管理床位數約4.6萬張,職工5萬。
2020年7月,通用接手了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國中康健50%的股份,后者資產總額71億元,擁有9家醫療機構,聚焦養老產業。
2021年2月,通用又將航天醫療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納入麾下。
至此通用技術集團的醫療版圖中有國家電網、航空航天與中石化為背景的國企醫院。
“通用和寶石花的交易不完全是市場化的交易,更多的是作為大型央企的站位問題”,一位多年來從事醫院并購的投資人如是點評。
實際上,一番轟轟烈烈的醫療淘金熱后,大型綜合醫院的交易開始遇冷。
整個2020年境內醫院的并購金額只有119億,比2019年降低了44%。大型綜合性醫院的交易更是跌至冰點,除了為完成國企醫院任務而進行的并購案外,資本市場鮮有綜合醫院并購的案例。
上文提到的2018年12月31日國企改制大限到來之際,仍然有不少國企醫院沒能如期完成。于是國資委給了三年寬限期,又指定了華潤集團、國藥集團、通用集團、中國誠通、中國國投、中國國新六大平臺托底,國企醫院的改制才開始加速。
到2021年底,國資委通報,并點名表揚了國藥、華潤和通用作為以醫療健康為主業的中央企業積極參與重組并購。
其中,華潤醫療的床位數也從1.5萬迅速上漲到2.7萬張,但市值確實一路下跌,只有高峰時期的四分之一。
“現在再提有多少張床已經沒意義了,有多少利潤這個才是有意義的。”莊一強認為,“做大后能做強嗎?那不一定。把小舢板一塊塊綁在一起,很難成為航空母艦。如果不能進行科學的投后管理,將來還是要出問題的。”
從寶石花現有結構來看,基層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103家,占總體醫療機構的66%。在已有倒金字塔型的醫療體系下,不論公辦還是民營,盤活縣域資源都是難題。
莊一強分析,寶石花旗下有一些位于大城市的龍頭醫院,在當地競爭比較強,能夠自負盈虧,也略有盈余。但絕大多數醫院以服務油田礦工為主,地理位置偏遠,在灘涂、山溝等地區,除了工人與家屬外沒有其他患者,此前能靠企業接濟,剝離后很難存活。
此前付出慘重代價的投資機構,無不栽倒在“東西南北中都去,資源很難協同,管理半徑太大,投后卻無法跟上”的窘境里。
在莊一強看來,想要盤活如此大體量的醫療集團,避免成為第二個寶石花,通用必須要隨時準備關停并轉某些不太合格的醫院,從績效、學科發展、競爭力等排名,按照市場需求實行末位淘汰制。
但考慮到通用作為央企的社會責任,其實很難進行大刀闊斧的整合與改革。
此外,并購醫院后的實際控制權(人事任免、產權歸屬等),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并購的成效。八點健聞了解到,此前也有買家因治理和市場化問題,終止了與寶石花的談判。
4.6萬張床位的醫療巨輪駛向何處,從某種意義上說,既是通用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數千家國企醫院改制后要面臨的共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