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正在持續攀升。根據《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綠色債券發行6073億元,同比增長124.07%。根據聯合赤道環境評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赤道”)數據,截至2022年4月,綠色債券(不包含地方政府債和國際機構債)共發行1379只,發行規模20391.54億元。
與此同時,綠色債券認定標準不斷細化,綠色債券創新產品不斷推向市場。租賃公司探索發行綠色債券創新產品的實踐也在不斷增加。2021年,租賃公司共發行55只綠色債券,其中33只為碳中和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發行2只。截至2022年4月末,租賃公司共發行21只綠色債券,其中11只為碳中和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發行1只。
聯合赤道綠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助理陳金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多項政策利好推動之下,市場對綠色債券整體發行量表示樂觀,隨著綠債發行規模的擴大,其投資價值逐漸顯現。不過,發行方仍需關注綠色債券相關細化標準。
![]()
認定標準再細分
近年來,監管部門出臺多項政策支持綠色金融發展。在政策鼓勵之下,金融租賃公司發力綠色租賃。據不完全統計,70家金融租賃公司中,有30家將綠色租賃作為業務的重點,其中清潔能源(風電光伏)、節能環保(新能源車、商用車)等細分板塊規模較大。部分租賃公司通過深耕市場已經形成競爭優勢,如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租”)的光伏電力、貴陽貴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的綠色文旅等。
中信金租企劃宣傳資深經理趙紅告訴記者,公司實施“一大一小穩中間”策略,“大”指的是船舶、飛機租賃,“小”指的是零售普惠租賃,“穩中間”是鞏固綠色租賃、高端裝備租賃、醫療租賃等傳統租賃。公司占比最大的租賃領域是綠色租賃(包含光伏電站、風力電站、垃圾焚燒發電站、新能源汽車租賃等),占比超過六成。
平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租賃”)方面表示,公司在業務推進中著力踐行國家“碳中和”戰略,進行了四大領域的前置布局與早期規劃,逐漸成為“真·綠色”發展路徑的探索者和踐行者。一是聚焦支撐綠色實體產業發展;二是精心打造多類型綠色金融產品;三是以綠色金融促進后發區域快速發展;四是助力打造綠色產業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各地也出臺了相關的鼓勵政策。
其中,湖州市對綠色債券實際募集金額0.1%給予補助,最高補助不超過50萬元,“綠色企業/項目”最高貼息50萬元;衢州市對于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另行增加獎勵10萬元;廣州市對發行綠色債券主體按照發行費用進行補貼,獎勵金額從幾十萬元至200萬元不等;深圳市按照發行規模2%,給予單個項目單個企業最高50萬元的補貼;蘭州新區對綠色債券實際募集金額1%給予一次性獎勵;貴安新區對綠色項目認證費用獎勵,理論不超過5000元,針對綠色債券,根據規模給予5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等不同標準的獎勵。
綠色債券已然成為從事綠色業務的企業獲得低成本資金的重要渠道。《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1年,綠色債券發行6073億元,同比增長124.07%,碳中和債發行2575.22億元。2017年~2021年,融資租賃企業共發行25期綠色公司債,17期綠色債務融資工具,22期綠色ABS,21期綠色ABN,共85期綠色債券,總規模達到836.23億元。同時,金融租賃公司共發布18期綠色金融債券,總規模達到249.2億元。
不過,在實際發行過程中,仍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陳金龍表示,根據《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目錄》”)最新要求,并不是所有“綠色項目”都符合綠色債券的發行標準。以可再生能源設施為例,此前所有對生態環境無重大影響前提下,利用水體勢能發電的設施建設和運營都可列入發行綠色債券的范圍;根據新版《目錄》,僅含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規劃的重點大型水電項目才可發行綠色債券。
“新版《目錄》相較于舊版要求更加細化,提高了標準。”陳金龍表示,在發行綠色債券時,要注意目錄中的細分要求。有關水力發電的相關要求體現了國家對生態保護的重視;有關太陽能利用設施的相關要求,體現了國家對于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綠色設備迭代升級的要求。
產品創新升級
隨著綠色債券市場規模的擴大,市場不斷推出創新型綠色債券產品,綠色債券市場不斷細化。
2021年3月18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關于明確碳中和債相關機制的通知》,鼓勵企業注冊發行以碳減排項目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持的綠色資產支持票據等結構性債務融資工具創新產品。在滿足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相關機制要求的情況下,資產支持票據(ABN)可通過發行前變更或備案轉為綠色資產支持票據(含碳中和債)。
據陳金龍介紹,碳中和債募集資金投向項目范圍包括:清潔能源類項目;清潔交通類項目;可持續建筑類項目;工業低碳改造類項目;其他具有碳減排效益的項目。
自去年碳中和債券投向市場后,受到市場的熱捧。截至2022年4月,碳中和債共發行257只,發行規模3481.12億元。
除碳中和債券外,藍色債券也是綠色債券的創新產品之一。據陳金龍介紹,目前,藍色債券的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支持海洋保護和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相關項目,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例如在海上風電、生物多樣性、海洋環境治理等領域,藍色債券投向提升了海洋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債券市場還推出可持續發展債券和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泛可持續債券產品。據陳金龍介紹,可持續發展債券包括約定資金用途投向符合綠色項目標準和符合社會責任項目標準的要求,同時發行人應為外國政府類機構、國際開發機構、境外非金融企業,目前符合該類債券的發行量并不大。
“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對企業的資金用途沒有特殊要求,其面向的企業多處于鋼鐵、煤炭等碳密集或高環境影響行業,上述行業轉型發展面臨巨大資金缺口。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通過債券結構設計,在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鎖定發行人公司整體的減排目標或主營業務的減排效果,敦促企業有計劃、有目標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助推經濟可持續發展。”陳金龍表示。
截至2022年4月末,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共發行33只,發行規模471億元。
1月19日,平安租賃成功簿記“平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2022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可持續掛鉤)”,本期債券發行總額8億元,3年期,票面利率3.38%。平安租賃此次發行的是租賃行業在上交所首單可持續掛鉤公司債券,債券條款與平安租賃業績指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掛鉤。
平安租賃方面表示,本期可持續掛鉤公司債券的成功發行,是平安租賃助力可持續發展、支持小微企業成長的又一創新實踐,也是市場投資人對平安租賃小微業務的高度認可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