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道瓊斯工業指數一日狂瀉800余點,令強勢了近十年的美股,再度遭遇喧囂的“拐點論”。而寄望于通過QDII基金布局海外市場的投資者,也被迫面臨一次持基或者落袋的痛苦抉擇。
一位股票型QDII基金的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每一次暴跌后,都會出現美股“拐點論”,但最終美股還是在良好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下一路上行。從目前宏觀經濟基本面來看,美國股市的泡沫并沒有那么可怕,這一次的下跌很大程度上釋放了風險。不過,他也坦承,美股投資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強,風險不容忽視。
不過,對于QDII基金持有人來說,最近一段時間是比較難熬的時候:根據統計數據,截至10月11日,納入統計的142只股票型和混合型QDII基金,在過去的最近一周時間里,僅有4只基金獲得正收益,其余138只均呈現不同程度虧損,其中,周虧損幅度超過5%的基金數量高達38只。
不容忽視的風險
盡管今年在A股泥沙俱下的背景下,部分QDII基金的業績被襯托得格外耀眼,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權益類QDII基金的好日子正在一天天消逝。
數據顯示,142只納入統計的股票型和混合型QDII基金中,截至10月11日,按區間計算,最近6個月獲得正收益的QDII基金數量是62只,最近3個月獲得正收益的QDII基金數量縮水到28只,而最近1個月獲得正收益的QDII基金數量變成16只,最近一周則只有4只基金獲得正收益。
不斷萎縮的區間正收益基金數量背后,是權益類QDII基金正遭受著美股劇烈震蕩的損失。雖然不少QDII基金布局的重點不是美股而是港股,但鑒于港股比美股更敏感的表現,它們的損失更為慘重。業內人士認為,從拉長了時間的業績分布情況來看,QDII基金業績的趨勢也有可能出現“拐點”,這對持基的投資者構成了一定的風險。
持基還是落袋
美股市場的暴跌,以及港股的跟隨,讓權益類QDII基金持有人的手心著實捏了一把汗。
一位基金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從QDII基金的重倉股分布圖來看,港股占據了很大比重,而美股中則大多以中概股為主。綜觀最近市場表現,包括騰訊、阿里和京東等被視為中概股中流砥柱的大盤股,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體中概股的行情。“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QDII基金今年的業績可能會不太好看。”該分析師說。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也有一些投資人認為,從整體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相較于A股市場,海外市場的配置價值還是比較明顯的。一位買入了涵蓋權益類、債券類多只QDII基金的投資者向記者表示,在不熟悉海外市場操作規律的情況下,配置價值是買入QDII基金的主要原因,而這部分配置原本就沒有短線操作的打算,長期持有是自己的主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