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4月底不到半年時間,大盤3000點整數關口今日又一次破了。不過,在基本面支撐加資金避險需求下,養殖板塊逆勢走強。其中,豬肉板塊收盤大漲3.65%,益生股份(行情002458,診股)(002458.SZ)、華統股份(行情002840,診股)(002840.SZ)漲停,溫氏股份(行情300498,診股)(300498.SZ)、牧原股份(行情002714,診股)(002714.SZ)漲超6%。
【資料圖】
國慶已結束,國內生豬市場依舊“火爆”,近日來豬價呈現上漲趨勢引來眾議。江西一個老大爺吐槽,五花肉節前才16元/斤,但節后飆漲至23元/斤,而豬肋排從19元/斤飆漲至25元/斤,直呼根本買不起豬肉。
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9月30日,全國生豬(外三元,下同)價格為24.54元/公斤。而國慶長假開啟后,豬價錄得“七連漲”,截至10月9日,生豬價格報26.57元/公斤,較節前上漲8.27%,環比增長13.84%,同比增幅達140.45%,為2021年5月以來的新高。
對于近期豬價強勢上漲,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表示,從微觀因素來看,一是國慶假期的節日效應,對豬肉消費有明顯拉動;二是近期氣溫明顯下降,也同樣帶動肉類消費;三是對即將到來的元旦、春節,市場也會有所預期,出現壓欄惜售現象。
至于宏觀因素,從4月份開始,豬價上漲就已經開啟了新一輪的豬周期,豬價呈現整體上行趨勢,而且下半年相較于上半年明顯是一個豬肉消費的旺季,疊加節假日因素,對豬肉消費帶動效果是很顯著的。
當然豬價的上漲也與飼料價格的支撐有關。數據顯示,沿海地區豆粕現貨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達到5200-5400元/噸。業內人士稱,飼料價格上漲,核心是飼料需求增加,主要是養殖存欄提升、養殖戶對生豬普遍壓欄,甚至出現大量的二次育肥現象,額外增加飼料需求。
受近期豆粕價格上漲的影響,生豬養殖成本有所增加。據測算,飼料成本的增加,相當于生豬養殖成本增加了0.8元-1元/公斤。
豬價的上漲,讓養殖戶和企業嘗到了甜頭。據業內人士推測,目前養豬利潤超過1000元/頭,處于歷史相對較高的水平。截至10月8日,標準體重(120公斤)出欄的生豬,養殖利潤為1050元/頭。這明顯是一個超過正常值的盈利水平。
因此,隨著國慶豬價錄得七連漲,10月9日,國家發改委宣布近日將投放第5批儲備凍肉,目的就是調控豬肉價格,維持生豬市場的穩定。
據了解,今年8月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4324萬頭,已超正常保有量,能繁母豬存欄量不斷增加,生豬供給逐漸寬松,這對于2023年的豬價有著明顯的抑制作用。因此,目前大多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下降,二次育肥甚至三次育肥現象猛增。
不過隨著豬價的上漲,高價豬肉對消費積極性有明顯的抑制,疊加國慶節已過,老百姓(行情603883,診股)豬肉需求下降,豬肉批發市場走貨速度下降,白條豬又出現爛市現象。
展望后市,搜豬網認為,國慶假期期間生豬價格出現的近2元/公斤上漲很難持續,但有一定的上漲空間。春節前消費旺季適度的價格反彈,符合需求的變化規律。但從供給端來看,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從去年7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開始下降,一直到今年4月份能繁母豬下降到最低點,但存欄量仍在4100萬頭母豬以上,這也是保證生豬供應不會出現大缺口的底線。
在供需兩端共同博弈的情況下,需求端溫和性的反彈可能也代表了豬價的變化方向,但變化幅度不會太大,總體來講豬價還會處于合理的價位。
投資機會上,開源證券指出,豬周期布局轉入頭均利潤及周期利潤兌現階段,成本優勢企業及產能釋放節奏較快企業或由此受益,養殖企業成本下降能力亦將成為后一階段市場關注重點。推薦成本優勢及出欄規模優勢企業牧原股份;養殖成本持續下降,頭均盈利具備相對優勢的溫氏股份;兼具成本優勢及產能增長彈性的巨星農牧(行情603477,診股)。受益標的:新希望(行情000876,診股)、華統股份、天康生物(行情002100,診股)、傲農生物(行情603363,診股)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