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有網友在小紅書爆料稱,某公司要求員工日行一善,并把自己的善舉發到公司群中。這不得不讓小雷想起最近的“功德+1”的梗,每日必行一善還要發到公司群里,頗有“刷功德”的味道了。
(圖片來自小紅書)
從該網友公布的聊天記錄,小雷發現這些員工把行善當成了一種完成作業的性質,每天都要按照規定完成“行善”的目標。但聊天記錄中顯示的這些與其說是“行善”,更多的只是一種舉手之勞,員工確實在做好事,比如幫忙取外賣、熱飯之類的,一點一滴的小事能夠促進同事之間的關系發展,發到公司群留名劉姓就有點過于無聊了。
(資料圖片)
說到底這種行為還是公司的一項規定,不遵守可能就要面臨一些“懲罰”,只不過這位網友并沒有透露不遵守規定的后果,看見員工都如此認真守規矩,小雷猜違規的代價大概就是丟掉飯碗、扣工資、通報批評什么的,這也是奇葩公司的常規操作了。
(圖片來自@毛毛蟲)
相比小雷此前報道過的奇葩公司,這家公司要求完成“行善”作業的規定也算是比較正常的了,無非就是發一條微信打打卡,沒什么大不了,比在廁所裝監控,下班查員工聊天記錄、沒收手機這些好多了。
也許老板是希望通過強制的方式,號召員工多做好事,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出發點其實是對的,但小雷認為,日常舉手之勞是樂于助人的體現,如果每天都必須做一件好事,那么難免會將行善變成了一種量化的目標,性質就變了,員工幫忙就變成了一種不得不完成的作業,很多時候并不是發自內心。
(圖片來自Pixabay)
許多網友的評價和此前的不少奇葩公司都比較一致,認為公司走下坡路,行情不好,業績不理想,老板就開始“趁虛而入”,搞各種奇葩規定來規范員工的工作行為。畢竟現在疫情那么嚴重,層層管控之下,許多公司都被壓得難以喘氣。在有些老板看來,這一切都是因為員工不夠努力,經常摸魚才使得公司業績走下坡路,才有了各種令人難以理解的規定。
但不管怎么樣,老板都是希望通過一些內部機制上的改變來使公司繼續發展,但往往由于方法不對,招來員工的吐槽與不滿,有些直接當場不干。事實上,出來打工的也都是成年人了,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公司要做的更多是正確的引導,而不是靠各種強硬手段讓員工“服從”,這樣的結局不會好到哪里去。
(封面圖來自Pixabay)
關鍵詞: 日行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