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由硅和鍺制成的超薄超薄氫化非晶多量子阱的基礎上,又搞出了一種半透明的太陽能電池。
(資料圖片)
(圖片來自德國航空航天中心)
由于其透明的特性,研究人員表示它可以集成在多種透明玻璃制造的物體上,比如建筑外層的玻璃幕墻、汽車的天窗以及農業光伏溫室等。除了收集太陽能,這種半透明電池還能在美觀度、舒適性以及熱管理上實現多種定制設計。
據說這種半透明電池的光利用率僅有1.1%,雖然在同類型太陽能電池中已經算是最高,但在光能利用率普遍10%-20%之間的常規太陽能電池面前,半透明電池還是太弱了點,所以從轉換效率來看,半透明和全透明并不是最優解,不過從外觀上來看,它的適用范圍卻又很大。
(圖片來自Lightyear)
一直以來,車企都致力于解決純電汽車在續航里程方面的問題,目前最主流的方向就是不斷堆電池容量,提高能量密度,或者是搞超級快充,盡量縮短汽車充電的時常。除此之外,部分傳統車企為了提升車輛續航,想到了利用太陽能。
在小雷的印象中,豐田、寶馬這樣的傳統車企都有自己的太陽能補能方案,最近寶馬還申請了一種將超薄太陽能放到汽車外玻璃板的專利,一方面能夠抵擋陽光透過車頂直曬成員,同時也能提高發電效率。
別看太陽能電池的光轉化效率很低,小雷認為這種技術對于新能源汽車還是有相當的發展前景的。受底盤空間限制,汽車動力電池終究會有一個發展的天花板,而且超快充電樁一時間沒法做到大規模普及,想要延長續航又不想花時間充電,太陽能就是一種最無感且可以補能的最優解。
(圖片來自寶馬)
盡管半透明太陽能電池雖然轉換率差,但可以通過更大的采光面積來增加轉換效率。得益于半透明/透明的特性,這種電池能夠安裝在汽車的天窗、側邊車窗,甚至還有機會集成在前后擋風玻璃上,不影響汽車的美觀,或者是駕駛員的駕乘體驗,同時也能在不知不覺中充電,實現續航延長。如果是集成在建筑外層的玻璃墻,那么每天發的電都能抵消大樓相當一部分的用電量。
如今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的設計上更下功夫,天窗等配置已經是標配了,如果還能在這個基礎上安裝透明太陽能電池,小雷認為實用性肯定是有提升的。相比于超快充以及超大電池這種離我們還比較遙遠的技術,太陽能無疑是一個現階段比較無感且更貼近使用場景的“續命”方式,就看車企愿不愿意接受這種新技術了。
(封面圖來自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