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最近小雷在某個App里點外賣時,遇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不由得讓小雷懷疑,我到底是打開了外賣軟件,還是走錯片場,進入了“賽博窯子”...
而這一切,都要從那個圖標以黃色為底色的App說起。
說起來啊,這App崛起已經有很多年了。
雖然它爭議頗多,像是之前傳出的“系統性壓迫”外賣小哥和強迫商家二選一,都讓人難以接受。
最后還被官方重拳出擊,罰了一波巨款。
圖源:36氪
但不得不承認,它方便了無數用戶的吃喝出行的同時,還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
小雷作為懶狗代表,平時的三餐也基本靠它點外賣來解決。
總的來說,在日常的使用體驗上,這個App做得還算到位。
而且經過多年發展,它已經成為互聯網基礎設施之一了。
可能有小伙伴會問,既然你說得美團那么好,它到底出啥問題了呢?
實不相瞞啊,我也是最近才發現。
這個App的新欄目和首頁推薦中,出現了一些讓人血脈噴張的內容。
咱們先從首頁的推薦說起。
圖源:手機截圖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基本所有做內容和服務的大廠App,都會用“算法推薦”,來給用戶提供內容。
反饋到日常的App使用上,其實就是用戶越喜歡什么,算法就會加大力度推薦什么。
比如小雷最近在淘寶看了幾件衛衣,算法會快速察覺到這操作,給我的首頁推薦狂推類似的商品。
圖源:手機截圖
不過,淘寶雖然算法功力深厚,能精準捕捉用戶興趣。
但不該推薦的東西,人家也不會濫用算法來瞎折騰。
反倒是小雷開頭所提到的某黃色圖標App,它的首頁推薦總是那么奔放,讓人忍不住多番徘徊。
舉個例子,小雷是辦公室知名奶茶狂,基本每天下午都得點一杯,暴風吸入絕絕子。
在我多次下單奶茶的情況下,這個軟件的算法應該是知道我喜歡什么的。
而我打開軟件后發現,它確實了解我,直接把我點過的手打檸檬茶推薦出來。
但問題也很明顯,圖中有五個推薦對吧。
但只有兩個推薦是比較符合小雷興趣的,一個是檸檬茶,一個是夏日解暑西瓜。
其余幾個簡直逆天,一個是生活健康館,另一個是掛著黑絲美女封面的網咖。
與上面的臥龍鳳雛相比,剩下的Perry"S酒吧都顯得正常多了。
小雷有必要再聲明一下啊,我平時最大的愛好真就是喝奶茶和打游戲。
像里面推薦的網咖和生活健康館,與我的日常生活像是隔了銀河,一輩子都難有交集。
而這種偏離用戶興趣的推薦內容,顯然不合常理。
講道理,大廠們的算法推薦經過多年的琢磨和調教,如今都比較成熟,知道用戶喜歡什么。
而這個App的算法,雖然比不過站在算法塔尖的頭條抖音,但光是根據用戶下單歷史,都能猜出用戶的消費興趣啊。
那么,小雷明明每天都在里面消費吃的喝的,為啥這App還給我推薦其他花里胡哨的內容呢?
是算法真的太菜,不懂我心中所好,還是有意而為之?
關于這個疑問,我們可以通過“釣魚執法”來測試出答案。
小雷順著App的首頁推薦,特意點開那些具有性暗示的封面。
接著停留半分鐘,讓算法以為我愛看這些,再退回首頁。
反復操作幾次后,App的首頁推薦果然被我“訓練”成另一番模樣。
原本我的首頁推薦,還有一些奶茶和美食出現。
但現在,首頁推薦基本被各種短裙美女刷屏,針對性極強。
圖源:手機截圖
看到這里還能說是算法不夠準嗎?
顯然不是,小雷只是在某個美女封面上短暫停留,算法便快速捕捉到我的動作。
這就導致,我的首頁推薦直接變味,被擦邊內容狂轟濫炸。
在排除掉“算法不夠精準”的因素后,小雷覺得,這有可能是App有意而為之...
當然,光是我一個樣本,也確實難以說明這推薦算法有啥普適性。
所以我特意借了編輯部好幾位同事的手機,看下他們的美團是啥情況。
首先是一號選手,他最近正愁牙齒根管手術的事兒,所以咱們能看到App預測到了,并給到對應推送。
但奇怪的事兒同樣出現了,他也接收到了“網球一對一私教”的推薦內容,旁邊還有個泰式古法按摩。
圖源:手機截圖
接著是二號參賽選手,他平時不怎么用這軟件,但是App的推薦算法還是給他安排了“沐足休閑會所”。
如果只是我一人被推薦奇怪的內容,還可以理解為算法推薦出現偏差。
但辦公室好幾位同事,都遇到了同樣的情況,這又怎么解釋呢?
圖源:手機截圖
經過一輪測試,基本可以確認,App是有意推送擦邊球內容給男性用戶的。
在用戶活躍度和使用時長等KPI壓力下,對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引導,就成為了不可避免的事兒。
既然男生天生喜歡看美女,那就給男性用戶推薦一些具有性暗示的內容。
比如下面的網球“一對一”私教課,封面配圖還是個穿運動短裙的網球少女。
這樣的內容,小雷不清楚轉化率有多少,但點擊率絕對不低。
圖源:手機截圖
對于某些常年混跡按摩會所的老司機來說,他們的事跡自然瞞不過軟件。
So,針對這部分用戶,App也許會給出更加直接的推薦。
精油按摩、美女健身和美女網管同屏出現,擦邊球推薦都給美團玩明白了。
圖源:手機截圖
當然啦,受益的不僅僅是App。
一些利用美女封面來引流的網咖,也因為App給了推薦入口 ,得到了很多曝光流量。
圖源:手機截圖
在算法推薦的加持下,App獲得了更多的活躍用戶,商家有了更多的流量。
只有普通用戶受傷的世界完成了。
而且,這僅僅是首頁推薦所出現的問題。
最近小雷上網沖浪,還看到有網友吐槽,這個App的【新奇體驗】板塊也有著類似的性暗示。
圖源:微博
小雷稍微研究了一下,發現這里面的內容尺度,比首頁推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網友在里面能看到一些“脫單俱樂部”。
封面還用身材姣好的美女來吸引用戶點擊。
圖源:微博
再點進某些店鋪,能看到他們提供的服務,是火辣中帶著矜貴。
連服務的名字都起得那么藝術,讓我不禁反思,身為編輯的文案功力還是太薄弱。
“酥麻”、“激揚”、“密林探索”,個個都是性暗示拉滿。
再配合動輒上百的價格,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圖源:微博
除了一些星級和銷量較高的,小雷還發現同城內,有不少“暫無星級”的新店。
大概率是新開的。
套路也大差不差,都掛著脫單、SPA和休閑會所等字眼,封面用美女來吸引客流。
圖源:手機截圖
更離譜的是,App上這種擦邊屬性拉滿的商家和服務,在兩年前便初見端倪。
當時就有網友質疑這種現象的合法性。
圖源:知乎
那既然這種問題很早就被發現,為啥App還沒被整治呢?
小雷覺得,最核心的原因是,這些商家雖然打著擦邊球,但實際提供的服務并不違法。
有些服務文案看似“不正經”,但有老哥真正去了才發現,其實是綠色正規服務。
但相比普通的按摩,這些服務的價格要貴上好幾倍。
總結起來就是:故意擦邊、正規服務,猛噶韭菜。
圖源:微博
既然服務是正經的,那對于平臺來說,算是無傷大雅。
廠商用算法推這些店,還能給自家App帶來更多流量。
但怎么說呢,算法完全可以用于更正經的用途,比如推薦新鮮有趣的食物和去處。
天天對著男性用戶推薦擦邊內容,這方向多少有點歪了嗷。
而且據我所知,這個App有大量未成年人用戶在使用。
如果不加以制止,這樣的內容肯定會給未成年人帶來不良影響。
聊到這兒,小雷也總算能理解,為啥前陣子有專家會建議,不得將算法推薦應用到未成年身上了...
圖源:法制日報
因為算法本質上是公司為了賺錢而研發出來的,說白了搞這種推薦來錢快。
希望這App能收斂點叭,不然遲早要被官方鐵拳伺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