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的新車官宣,小雷看得是眼花繚亂。
這眼花繚亂可不是什么貶義的形容,這正好說明2023上海國際車展臨近,汽車市場又一次活躍了起來,大家又能看到各家汽車廠商最新的技術動向與即將上市銷售的新車。
話說比亞迪的宋PLUS/Pro系列一直是行業的銷量標桿,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宋PLUS車系2023年第一季度累計銷量突破了10萬輛,其中3個月的銷量分別為35741輛、37961輛、32510輛。從銷量上來看,宋PLUS系列常年霸占國內SUV銷量的頭把交椅,另眾多車企羨慕不已,新品必定是處處對標。
(相關資料圖)
至今,這款SUV界的銷量霸王,累計銷量已突破50萬輛。沒辦法,宋PLUS真的是太好賣了......
就當廠商想辦法打贏宋PLUS時,比亞迪突然搞了個“大新聞”,又曝光了一臺新車。
仰望U8和U9都不夠炫的,比亞迪又有新車了......
(圖片來自比亞迪)
過于務實的比亞迪“概念車”
比亞迪最新曝光的是一臺名為“宋L”的“B級純電SUV”,此外它還有另一重身份,叫“概念車”。從命名上來看,這輛車明顯就是屬于宋家族的一部分。
是的,首先強調一下是比亞迪官方說的“概念車”,并非小雷胡編亂造。
另外我還發現個事,比亞迪宋Pro和宋MAX是歸到王朝網的,而宋PLUS與宋PLUS EV卻是在海洋網中。這次公布的宋L,卻又歸到了王朝系列。
在我們的印象中,概念車往往是廠商秀肌肉、吹概念的產品,大多是造型夸張,與傳統的量產車型相差甚遠,它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短期內無法量產”。有的概念展車還只是一個“空殼”,更別提量產了,但比亞迪宋L似乎重新定義了“概念車”。
(圖片來自比亞迪)
同時,“L”在很多時候往往意味著“加長版”的意思,可能是暗示宋L的車身長度、軸距在同級別車型中有一定的優勢。
我們先“逐幀拆解”官方的視頻,這個宋L是一點“概念車”的樣子都沒有,時尚的大遛背運動SUV輪廓,拋開比亞迪的家族式特征不談,一看就是很常見的設計。
(圖片來自比亞迪)
你說比亞迪是不是對“概念車”有什么誤解???
舉個例子,比亞迪護衛艦07的整車設計理念,更多是從概念車X DREAM下放的,可以看到所謂的“量產版”與“概念車”之間,盡管特征相近,但還是能看出來兩者有很大的出入。
(圖片來自比亞迪)
調侃歸調侃,小雷認為這種接地氣的概念車設計沒什么不妥,這反而意味著宋L走向量產的可能性極大,最終的量產版與概念版之間不會有太大的落差,設計、配置盡可能還原概念車的“初衷”。腳踏實地的概念車方案,更有利于走出PPT來到消費者眼前,況且宋本身就是走量的產品系列。
再結合宋L的“B級純電SUV”定位來看,它大概就是一款“穿越”到2023年的新款宋PLUS EV。又或者,宋L代表的是宋家族全新產品系列。
(圖片來自比亞迪)
目前除了車身輪廓與正面的Dragon Face家族式設計以外,還有許多細節尚未披露,萬一還藏著各種科幻感十足的“玄關”呢?這一切,就得等比亞迪在2023上海車展上揭曉了。
運動感拉滿的轎跑SUV
要說宋L是官方為了不那么早量產而定性“概念車”,小雷覺得這種說法不夠準確,宋L的造型是比較常見,但是部分設計細節還是比較先進的。我們繼續從官方公布的視頻中“找答案”,這輛車的多幅式輪轂設計,層次感很強,同時也凸顯了宋L的運動風格。
希望量產版能保留這種輪轂設計吧。
(圖片來自比亞迪)
鏡頭一轉,比亞迪又呈現了宋L的另一個局部細節,前車輪與前車門的接縫處有一處裝飾條,大概與領克08類似,上面集成了一個疑似攝像頭的元器件。此外,從汽車正面角度中,我們也能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宋L取消了傳統的光學后視鏡,改為了電子后視鏡。電子后視鏡的優勢有不少,大概來看就是成像不受雨天影響,體積、風阻更小等。
(圖片來自比亞迪)
宋L的頂部造型相當干凈,沒有出現“迷之凸起”,不知道這輛車在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方面怎么樣,這些昂貴的傳感器是否通過更高成本的方式隱藏了起來,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
(圖片來自比亞迪)
官方沒有披露宋L的具體硬件參數,但作為一臺“B級純電SUV概念車”,小雷相信它的身上應該會一些從未出現在宋家族身上的特質。據小雷所知,宋L基于比亞迪e平臺3.0打造,擁有八合一電機總成、電機升壓充電架構、熱泵等尖端技術,大幅提升汽車的集成度,在軟件上也有比亞迪自家的BYD OS加持。同樣的,比亞迪最新的云輦車身控制系統也安排上了。
(圖片來自雷科技)
而宋L還有可能采用交叉臂+五連桿懸掛系統,這是高性能跑車上比較常見的懸掛組合,這也更強調了宋L的運動屬性。帶有轎跑屬性的車型更看重汽車的機械素質與底盤質感,如果還有云輦系統的加持,那么操控應該會是宋L的一大亮點。
這兩年來,比亞迪確實在布局一些更注重底盤素質與駕駛質感的轎跑產品,此前的海豹與新款的漢DM-i,均在駕乘體驗上給了我們不少的驚喜。而宋L給人的感覺同樣會是一款圍繞高性能與駕乘體驗的“轎跑SUV”概念車,必然是在設計、配置上都更符合其調性。
比亞迪宋或許需要一些新花樣
話說比亞迪宋家族這么好賣,產品線豐富,涵蓋了混動、純電兩種動力系統,按理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成熟且成功的產品陣容,比亞迪為何還要在宋家族上“添丁”呢?
說著說著,小雷似乎明白了宋L的“概念”所在。
站在產品的角度上,宋L還是有別于現款的宋PLUS、宋Pro系列的,定位上類似宋PLUS EV,實際上長軸距、高性能、運動風、智能化兼具的“轎跑SUV”,用來形容宋L或許更為貼切。
或者說,宋L與宋PLUS EV之間的關系,更像奔馳GLC與GLC AMG轎跑版的關系吧。
(圖片來自比亞迪)
當然了,宋PLUS的尺寸已經是符合絕大多數消費者對SUV的需求了,長軸距帶來的更大縱深空間,此時又顯得不太必要。
還記得有些廠商喜歡在某些旗艦產品上大談概念、探索,在小雷看來宋L的出現并非是比亞迪探索新概念、新技術的成果,反倒是一次對汽車市場的試探,試探一下市場對于這款轎跑級別的SUV,打著宋的旗號,又能否獲得市場的認可。
宋家族目前給人的感覺就是家用、穩重,產品力是實打實的好,就是少了點“激情”,宋L大概就是為了彌補這一遺憾而來的吧。
而另一方面,小雷認為宋家族的車型相對來說都偏向傳統新能源車,雖是當今銷量的“扛把子”,但產品上缺少一些新意和驚喜,宋L在年輕化、運動化、高性能方面,又恰好能滿足某些性能愛好者的需求,同時又能給特斯拉Model Y造成壓力。
這樣一來,量產版的宋L又會怎么定位呢?小雷認為可能是凌駕于宋PLUS EV至上的,價格或許會突破20萬元。
(圖片來自比亞迪)
比亞迪如此費心鋪張大量新品,確實是力圖在各個價位段都能覆蓋到消費者的需求點。只不過,這似乎也讓比亞迪在各個價位段的產品,出現了賣點重疊的情況,它們或許只是價格、設計上有差別,但在整體配置、駕乘體驗等方面相似度較高。若宋L落地量產,其定位與定價都要更為謹慎,既要拉開差異化,又不能影響到其它價位相近的產品。
但“概念車”終歸是“概念車”,它依舊存在各種不確定性,包括量產。
小雷呢,還是更希望將重點放在宋L這款神秘新車上,比亞迪確認要在2023上海國際車展中公布它的細節,甚至還有機會一睹真車的容貌,我們也會第一時間跟進各車企的最新動向,大家不妨關注一下。
(封面圖來自比亞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