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11月29日北京大學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召開的“多措并舉 共建無煙文化”研討會上,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疾控控煙辦公室前主任姜垣表示, ”吸煙導致的各種各樣的疾病,但真正吸煙導致的很多疾病不能治愈。”
今年11月份在《柳葉刀》雜志發布的對中國部分地區的追蹤研究顯示,中國人有56種疾病都與吸煙相關,其中男性疾病是50種,女性疾病是24種,以心血管病為例,每天吸煙一包以上的人得病概率增加了6倍。不只是煙民自身,暴露在二手煙環境下的人也會因“被動吸煙”危害健康。數據顯示,每年全球因煙草相關疾病死亡者高達870萬。
該研究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前瞻性煙草研究,在中國的10個地區(5個城市、5個農村)用12年時間,追蹤了51.2萬人,記錄了煙草使用情況和患病死亡情況。研究結果顯示,吸煙每天一包以上的人與不吸煙的人相比,心血管病的概率增加了6倍,腦出血的風險增加了幾倍,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人吸煙與56種疾病患病相關,其中男性50種,女性24種。這就會導致這些人更多的住院、更多的看病,更多的占用醫療資源。煙草是能損傷吸煙和暴露在二手煙環境下的人的健康,吸煙的人幾乎是每個器官、每個系統都會受傷。
姜垣介紹,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煙草生產和消費國。 我國在2006年加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2007年出臺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并且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30年,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要下降到20%。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我國控煙工作實現了“四提高”和“一降低”:無煙環境保護人口數量的快速提高;控煙立法覆蓋人群比例的顯著提高;戒煙服務便捷性的明顯提高;全社會關注控煙氛圍的明顯提高;人群吸煙率的降低。
世衛組織《2021年全球煙草流行報告》中預測,到2025年,全球成年人吸煙率大約是20%。而我國的數據則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且差距越來越大——從2010年相差1.4個百分點發展到2020年相差3.5個百分點。從癌癥死亡情況來看,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因癌癥死亡人數卻占到全球三分之一,這與居高不下的吸煙率密切相關。
姜垣提到,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與煙草使用相疊加,未來我國煙草將造成因癌癥導致的超額死亡。“研究顯示,中國3億吸煙者正在消耗全世界40%的卷煙,急需迅速行動遏制煙草導致的癌癥死亡之潮。”姜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