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英聯股份(002846.SZ)發布公告,擬向特定對象定增募資不超過5億元被深交所受理并依法進行審核。
鈦媒體APP了解到,英聯股份目前面臨負債高企和業績虧損等諸多困境。為了尋求新的利益增長點,英聯股份斥資超30億向鋰電材料跨界,那么此次跨界對公司來說是深思熟慮還是一場豪賭?
負債高企募資補流
【資料圖】
英聯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安全、環保、易開啟”金屬包裝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公司核心產品為干粉、飲料、罐頭等金屬易開蓋,應用于快速消費品包裝行業。
鈦媒體APP注意到,自2017年上市以來,英聯股份通過擴建產能和收購的方式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截止到2021年,英聯股份產品的年產量為136億片,是2017年的三倍。此外,公司通過收購山東旭源和廣東滿貫包裝有限公司來穩固自己在干粉易開蓋市場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一路的擴產能、收購,英聯股份的資金狀況開始日益緊張。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英聯股份的貨幣資金為9408.30萬元、可自由支配貨幣資金為5880.27萬元;短期借款為5.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4億元。對此,英聯股份表示,公司此次定增募集不超過5億元的資金將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英聯股份資金需求壓力,提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財務安全水平。
需要說明的是,英聯股份的資產負債率也在逐年升高,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英聯股份資產負債率高達67.2%,自上市以來最高,其中有息負債率高達48.6%。
實際上,英聯股份曾通過多種融資渠道來籌集資金以謀求發展,其中擔保融資是主要手段。2022年,英聯股份和子公司向相關金融機構(包括但不限于銀行、融資租賃公司等)申請不超過人民幣22億元的授信融資額度。同時,英聯股份為子公司向金融機構申請授信融資提供不超過17億元的擔保。
此外,除2019年通過公開發行可轉債募資2.14億外,英聯股份一直在計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來緩解壓力。在拋出此次定增預案之前,英聯股份曾在2020年4月,啟動過一次定增計劃,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5836萬股股份,募資不超過5億元,其中擬將3.5億元用于智能生產基地改擴建項目,剩余1.5億元擬用于補流。然而,該預案在過審之后,公司卻于2021年8月發公告決定終止發行。
豪“賭”鋰電
雖然英聯股份上市后一路擴建產能和收購,使其在易開蓋的細分領域里逐漸占據領導地位,同時近三年來公司的營收也一直在上升,但英聯股份2022年的業績卻并不好看,公司預計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虧損4000萬元-5500萬元,首次進入虧損狀態。英聯股份稱業績虧損受疫情管控、原材料價格波動、新建產能釋放未達預期等多方面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鋰電行業高速增長,英聯股份為了尋求突破,尋找新的增長點,也準備從金屬包裝向鋰電材料跨界。2月5日,英聯股份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復合銅箔、復合鋁箔項目實施進展暨簽署投資協議》的公告,公司計劃在高郵經開區設立控股子公司(以下簡稱項目公司)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復合銅箔、鋁箔項目。英聯股份稱,本次對外投資建設目的是開拓公司第二業績增長曲線,拓展利潤增長點,提升公司的競爭實力。
實際上,上述項目的投資高達30億元,而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英聯股份總資產為25.48億元,截至3月6日收盤,公司總市值為29.62億元,本次投資規模明顯高于公司總資產和總市值,相當于英聯股份再造一家同等規模的公司,對公司來說可謂是一場“豪賭”。那么,英聯股份到底哪來如此多的資金去投資鋰電行業?針對上述問題,鈦媒體APP多次致電英聯股份,截至發稿暫未回復。(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李若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