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價格戰這把火終于燒到燃油車身上了。
日前,在湖北政府的支持下,東風汽車開啟了一項史無前例的降級優惠。
一臺售價超過21萬元的B級車,直接12萬元提走,最高優惠力度達到9萬元。
而5萬元可以開走一臺A級SUV。這個價格,此前大概只能買到一臺五菱的宏光MINI EV。
這一下子,讓東風汽車經銷商的門店,從此前的門可羅雀變成了熱鬧的菜市場。
火爆的市場反響直接點燃資本市場,3月7日,上市公司東風汽車直接漲停。
短期來看,東風汽車的這一波降價,收獲了訂單,促進了銷量,但很可能是虧本賺吆喝。
長遠來看,東風汽車汽車的大降價,必將成為中國車企歷史上的標志性事件:
新能源車企之間的價格戰,先將燃油車企推向生死邊緣,而在東風汽車身后,更多的燃油車企也將前赴后繼無奈放血自救。
不降則已,一降驚人
燃油車史上幅度最大的降價,正在湖北上演。
以東風汽車為代表的國產燃油車品牌,突然化身“價格屠夫”,降價幅度之大,涉及品牌之廣,震驚了業內外。
據金角財經整理,東風汽車旗下7大品牌,共有50多個車型參與了這一輪購車補貼,以優惠燃油車車為主,同時涉及新能源車型東風嵐圖,優惠幅度普遍在1萬元以上,最高優惠幅度達到9萬元,有效期為3月1日至3月31日。
不過此次降價涉及范圍最廣的還是東風風神,共有20款優惠車型;其次是東風汽車銷量擔當的東風本田,共涉及14款優惠車型,其中2023款的CRV-PHEV還未上市。
而降價力度最大的則是東風雪鐵龍與東風本田。在優惠力度排名前十的車型中,東風雪鐵龍與東風本田的車型分別占據4款、3款車型;且全都燒油的藍牌車。
即使雪鐵龍這些年的銷量并不好,但此次降價幅度也著實震驚市場。
比如賣價超過21萬元的雪鐵龍C6共創版,降價幅度達9萬元,也就是說現在拿下這款車只需要12萬元,算上保險、上牌費用,總共也不過14.22萬元。
超電實驗室整理
要知道這可是一款與凱美瑞、雅閣、天籟同屬B級別的中型轎車,同樣也是東風雪鐵龍目前在售的旗艦轎車。如今的價格,甚至都還沒有同級別的國產緊湊級轎車賣得貴。
而另一款雪鐵龍旗下的小型越野車C3XR,在綜合補貼后只需要5.79萬元就能拿下。這樣的價格放到以前,大概只夠買一臺五菱宏光或者宏光MINI EV。
就這樣的優惠力度,說是白菜價確實不過分,誰看了不會心動?
據公開報道,消費者瘋狂擠進直播間與線下門店,平時只有個位數的店,一下子大幾萬人,店里全員開直播解答客戶問價,銷售忙得一天都沒時間吃飯。
到了第二天(3月7日),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道,東風雪鐵龍已經買不到現貨了,只能付定金排隊,排隊成功要支付全款,不接受貸款。
東風汽車此次的降價也是史無前例,此前都說新能源車企降起價來不管不顧,但是誰能想到,作為傳統燃油車企,東風汽車降起價來更狠,一出手就是全系七大汽車品牌50多款車型,并且是直接拿著真金白銀補貼用戶。
對比此前新能源車企降價幅度,號稱降價10萬的蔚來,也是綜合各種補貼優惠等算在內,才有了這樣的優惠幅度。
對于用戶來說,面對這樣的“清倉大甩賣”,當然是直呼真香。但是同樣是降價,為什么東風汽車一出手就是不要命呢?
東風汽車告急
說到這,東風汽車或許也是有苦難言。
網上有消息稱,“東風汽車的整體已經逼近崩盤,除了東風汽車日產還在維持日常運轉,東風汽車風神、東風汽車起亞均已全面停產數周,庫存車輛已經達到歷史極值......”
盡管東風雪鐵龍公關傳播部的內部人士對此回復稱,目前公司沒有庫存壓力,主要是生產壓力,排產有些緊張。
但這樣的解釋,在優惠遍及全系50多個車型,以及巨大的價格讓利面前顯得有些“蒼白”。畢竟如果只是生產壓力不愁賣,哪里還需要在地方政府的幫扶下大幅降價呢?
從燃油車的大盤來看,自2017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結束了連續幾十年的增長,銷量開始下行。
而這兩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更是壓縮了燃油車的市場空間。
根據汽車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雖然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略有增長至2686萬臺,但其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了680萬臺。
這意味著,2022年中國燃油車的銷量只有1997.3萬輛,已經跌破2000萬的大關。
燃油車的銷量,從2018年巔峰時期的2810萬跌落至如今的1997萬,跌掉了813萬輛的汽車銷量——
這相當于1個半上汽集團,或者3.3個東風汽車集團,由此可見,中國燃油車這些年受到的沖擊有多么強烈。
進入到2023年,在新能源汽車此起彼伏的價格戰之下,燃油車的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1月燃油車零售量96萬輛,同比下降44%,環比下降達37%;
2月燃油車零售量92.6萬輛,同比微增3.5%,環比繼續下滑達3.3%。
要知道1月份可是過年,2月份的銷量還不如1月份,真的是很難說得過去。
在燃油車銷量加速下滑的大背景下,東風汽車的情況也是每況愈下。
2022年,東風汽車全年的銷量為246.45萬輛,同比下降超過11%,落后于行業的整體大盤,在中國七大國有汽車集團中排名墊底。
此次幅度最狠的法系合資車東風雪鐵龍以及東風標致,兩者加起來在過去一年的銷量只有五六萬輛,相比巔峰時期近30萬的年銷量相去甚遠。
而作為東風汽車的銷量扛把子,東風日產與東風本田這兩年的日子也不好過。2022年東風日產與東風本田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滑分別為20.9%、17.8%。
與此同時,東風汽車舉全集團之力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嵐圖,這兩年在市場上也沒什么銷量,2022年全年只賣出了19409萬輛,只相當于造車新勢力一個月的銷量;而2月份的銷量則跌倒了1100余臺,令人揪心。
不過,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在零售端的銷量賣不動的時候,可以先將貨壓到經銷商渠道那里。這樣一來,汽車廠商的的銷售壓力可以暫時被轉移。
但這樣做,如果零售端的銷量能在短時間內緩過來還好,持續賣不動,最終就會形成“系統性崩盤”。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2023年2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8.1%,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50%之上。
中國汽車的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已經連續8個月在榮枯線之上了。
這意味著,國內對燃油車的需求比較弱,廠商的庫存壓力大,經營壓力都很大,處在風險之中。
而主要采取直營店銷售模式的新能源車企,則沒有這樣的隱患。零售端的銷售壓力直接傳導至廠商,廠商可以第一時間調整價格和產量。
比如特斯拉,此前幾個月,訂單少了產能過剩,立馬降價,等到訂單量上去了產能下來了,又再漲價。
數據顯示,東風汽車支柱之一東風本田,在今年1月份的庫存深度已經超過2.5個月,位列前五。
更重要的是,受到影響的不只是東風汽車,也不只是整個經銷商體系,甚至關注地方產業的存亡。
下一個是誰
在此番史無前例的降價過程中,地方政府對東風汽車的扶持力度可謂不遺余力。
幾乎在東風汽車所有優惠的車型中,地方政府都直接承擔了一半的優惠資金。有媒體報道,聯合東風汽車搞出這場補貼大戲的是武漢經濟開發區。
武漢此舉有跡可循。
此前2月5日,武漢出臺相關措施表示,免征符合規定的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同時支持武漢經開區、江夏區聯合汽車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開展購車補貼活動。
原因并不復雜,因為汽車產業是湖北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對于省會武漢而言更是舉足輕重。
相關數據顯示,汽車產業直接占到武漢當地GDP的20%以上,這都還不算依附汽車產業的龐大鏈條。
而總部位于武漢的東風汽車,在整個湖北汽車產業中更是處于龍頭地位。
東風汽車集團在2021年的營收就達到了1130.08億元,而2021年整個湖北省汽車產業的營收中也不過近6900多億元。
當然除了東風汽車集團,當地政府也對省內的其他傳統車企進行補貼,比如上汽通用的別克、一汽豐田等等。
或許地方政府也知道,補貼帶來的效益是有限的,這一波補貼活動的持續時間也只到本月底,總不能一直靠補貼來幫車企出庫存吧。
這樣做,無非是想幫扶本地的汽車產業,通過大降價來刺激銷量,保證今年的汽車銷量大盤,或許也能為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爭取更多的時間。
但這也無疑將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拉到新的高度,整個行業將陷入更加殘酷的廝殺。
實際上進入2023年以來,從新能源車企開始,整個汽車產業都陷入了激烈的價格戰之中。但東風汽車的這波降價,則是地方政府親自下場了。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這是極大的利好。
但是對于其他汽車制造產業大省來說,這無異于是“掀桌子”的行為。
接下來,一汽所在的吉林、上汽所在的上海、廣汽所在的廣東、長城所在的河北、奇瑞所在的安徽,恐怕也會跟進。其中,上汽應該是最著急的。
上汽的凈利潤主要靠上汽通用與上汽大眾,現在燃油車崩盤的速度很快,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上汽飛凡與智己到現在還沒搞出太大的動靜。
相對而言廣汽的日子或更好過一些,好歹還跑出來廣汽埃安,目前月銷量又重新回到3萬臺以上,只排在比亞迪與特斯拉之后。
挑起戰事的新能源車也難言輕松,畢竟東風這次大甩賣效果火爆,12萬拿下B級旗艦車,5萬可以開走A級燃油車,新能源車似乎也沒那么香了,接下來又該怎么應對?
東風的大降價絕對不會是最后一個,下一個大降價的又會是哪家車企?愈演愈烈的汽車價格戰最終將如何收尾?
參考資料:
1. e公司《史上最強!20多萬的車12萬拿下,瘋狂到只能付定金排隊!》2.深藍財經《油車打響史上最強價格戰!東風汽車大甩賣背后,危機早來了!》3.財聯社《湖北:購車最高補貼9萬元》3.超電實驗室《暴降9萬,今天湖北汽車殺瘋了,買菜一樣涌入4S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