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8日,涪陵頁巖氣田國內首口頁巖氣壓后縫網區密閉取心檢查井——焦頁12-檢1井完成取心工作,累計取心14次,取心總進尺131.01米,總心長122.45米,收獲率達93.47%,開創了國內頁巖氣壓后縫網區“密閉取心+數字巖心”技術綜合應用的先河。
焦頁12-檢1井位于重慶市涪陵區焦石鎮楠木村,其所在的焦頁12號平臺先后實施了19口井,壓裂裂縫分布、剩余氣含量、所在位置,是開發人員關注的重點。
為了實時監測鄰井壓后縫網和地層壓力動態變化,準確獲取目的層段物性、含氣性等地質參數,深化開發后期剩余氣研究,江漢油田專門在氣田布井最多的焦頁12號平臺,部署了焦頁12-檢1井,以期獲準壓裂縫網區頁巖儲層參數信息,優化頁巖氣壓裂設計,促進老區采收率提高。
與通常取心不同的是,焦頁12-檢1井采取的是特殊的“密閉取心+數字巖心”技術,所謂密閉取心,就是將取出的巖心包裹在如蜂蜜一樣黏稠的密閉液中,放在專用筒中密封保存,通過這一先進的密閉保形取心技術,可保護巖心完整度,獲取準確原始的頁巖儲層參數,有利于含氣性測試和數字成像掃描,確保全直徑巖心在后續研究探索中的準確率。而數字巖心技術可以揭示傳統實驗無法展現的巖石內部物理現象,從微觀角度解釋宏觀現象,精確描述頁巖孔隙、裂縫結構,更加全面刻畫頁巖儲層壓后裂縫分布特征,指導生產。采用數字巖心技術可以在不破壞巖心的情況下,進行反復推演,測試各種參數,所獲得的數據在幾十年后仍有利用價值。
此外,該井施工中還涉及精細控壓、頁巖水基鉆井液、特殊測井、套管外光纖監測和分層測壓等多項復雜工藝,需多單位通力合作完成。
鑒于國內外尚無成熟套管外分層測壓工藝可借鑒,為高質量完成項目工作,技術團隊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從方案設計、工具準備,室內模擬試驗等環節入手,通過細化優化關鍵參數、把控關鍵環節,設計采用“套管外綁扎光電復合線纜+分層測壓裝置組合”完井。
下一步,涪陵頁巖氣田將按試驗計劃,進行分層測壓和光纖實時監測壓裂過程,在老區壓后地層布局更多的取心檢查井,為氣田科學立體開發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