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近日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2年,受訪者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40小時,近半數受訪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16.79%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7小時。
這份報告的背后,無疑說明睡不好已成為一種常態。如今前往醫院就診的患者呈現怎樣的趨勢?所謂的“助眠神器”有沒有效果?記者采訪了陸軍軍醫大學的相關專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電子產品成不少年輕人睡眠障礙原因
“每晚睡覺前我都要刷半個小時的短視頻,有時候做夢都是短視頻里面的情節”“睡前打游戲讓我越玩越興奮,經常都是玩到半夜才困”……在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主題日義診活動現場,不少市民向專家講述自己睡不著的痛苦經歷。
新橋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賀英副教授介紹,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是導致不少人睡眠障礙的直接原因。
調查發現,青少年睡前使用電子設備會推遲睡眠時間、縮短總的睡眠時間、推遲起床時間、增加失眠的風險。而且,睡前使用電子設備常常沒有固定的起止時間點,容易導致整體睡眠時間的不固定。這對于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十分不利,影響生物鐘的穩定。
“近年來我們門診就診的睡眠障礙患者的數量明顯增多。”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神經內科桂莉教授也表示,更重要的是,睡眠問題已不是成人專利,來就診的青少年患者數量同樣呈明顯增長的趨勢。
出現失眠癥狀要及時就醫
“失眠的危害更是顯而易見的。”賀英提醒,從短期失眠來看,睡眠不足造成精神萎靡、疲憊無力,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響的是第二天的工作與學習;而從長期失眠的角度來看,危害更是嚴重,首先很容易引發焦慮等癥狀;同時失眠又可引發多種慢性疾病,如神經功能亢進,出現手腳多汗、心悸、呼吸急促、顫抖、尿急尿頻、胸悶等癥狀。這些現象可嚴重影響正常人的生活與工作,大大降低生活質量。
“要擁有好的睡眠一定要有固定節律。”桂莉建議,固定時間睡覺起床,不要破壞生物鐘,三餐飲食也要規律。同時,好的睡眠也離不開睡眠動力。失眠的人不建議午睡。
“睡眠需要放松的心情。如果可能,最好在睡覺前半小時遠離手機等電子設備,進而讓自身能完全放松,更好入睡。”桂莉建議,如果可能,還可以搭配適當的運動。來促進睡眠。如果出現失眠癥狀,并持續一段時間,請立刻到專業醫院就醫,避免短期失眠變成睡眠障礙。場
助眠神器需謹慎選擇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隨著失眠患者的增多,讓睡眠也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諸如蒸汽眼罩、智能睡眠儀等“助眠神器”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
桂莉教授看來,這些“助眠神器”有些言過其實,要獲得更好的睡眠,還需及時來醫院就診。
“失眠的治療首選非藥物方式是合理的,醫學上首先推薦的是認知行為療法。幫助失眠患者重新建立正確的睡眠認知,學會放松的方法,從而解決失眠的問題。”桂莉說,物理治療中經顱磁刺激是經過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方式,但這樣的磁刺激設備價格不菲,只有在醫療機構才能進行經顱磁刺激的治療。市面上各式各樣的微電流治療儀、磁刺激治療儀等,絕大多數都是盜用臨床上物理治療儀的名稱,實際上并起不到作用。從安全角度看,需要消費者謹慎選擇。
對于諸如重力眼罩、床墊、枕頭、被子被褥、睡衣等物品,桂莉表示,這些都屬于微觀睡眠環境的組成部分,其功能和舒適性能夠影響人們的睡眠質量,但卻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助眠噴霧、香薰等助眠產品,主要還是體現在轉移注意力上,在這一意義上幫助睡眠,但效果不持續,也沒有普及性。
對于助眠的保健品中,她表示,最常見的就是褪黑素,不過補充的褪黑素是外源性的褪黑素,和人體分泌的褪黑素不同,長期服用會抑制人體正常的分泌,長期不正規服用,會存在劑量增加而效果下降副作用增加的風險,甚至加重失眠。因此,哪些人群更適合服用褪黑素,該服用多大劑量,還是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