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要環節。日前在浙江省長興縣舉行的分布式零碳智慧電廠推進現場會上,國家電投展示了正在建設的湖州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重要組成部分“和平共儲”項目。該項目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鉛碳儲能電站,一次充滿可存儲100萬度電,以城鎮居民每戶用電量12.5度/日計算,可滿足8萬戶居民一天用電。
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家電投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1588.08兆瓦,約占全國1/6。“要持續抓好儲能等‘三新’業務的創新引領,繼續走在行業前沿,打造屬于國家電投的核心競爭力。”國家電投董事長錢智民說。
據介紹,新型儲能以應用場景劃分,可分為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三類。國家電投圍繞用戶側綜合智慧能源加強新型儲能前瞻性布局,瞄準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智能制造迭代升級,大力推進儲能項目示范應用,帶動新型儲能。在國家電投1588.08兆瓦/3270.83兆瓦時(功率/容量)的新型儲能裝機中,存量電化學儲能電站共計102座。其中,電源側儲能電站共有71座,裝機為932.79兆瓦/1920.49兆瓦時,主要通過與電站協同耦合,減少棄風棄光,支撐大基地建設和運行優化。電網側儲能電站共有6座,裝機為640兆瓦/1213.76兆瓦時,相關項目通過與電網協同,可形成共享儲能模式,提升電網穩定性。用戶側儲能電站共有25座,裝機容量為15.29兆瓦/136.58兆瓦時,主要用于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納和容量管理。
在裝備制造領域,國家電投建成的規模生產線涉及鉛碳電池、磷酸鐵鋰電池、PACK、系統集成、逆變器等儲能產品。中國電力新源智儲在北京房山建成了集“智能產線、智能倉儲、智能物流”三位一體的智能化生產基地,規劃年產能6吉瓦時。在湖南懷化,中國電力儲能集成設備生產線項目已入駐。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產能6吉瓦時,年產值85億元。在吉林白城,吉電股份鉛碳電池生產線正在建設。項目一期每年生產5吉瓦鉛碳電池,全部建成后形成年產20吉瓦鉛碳電池能力。
在技術研發、裝備制造成果的引領帶動下,一批示范項目加速落地。2月28日,我國首個兆瓦級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項目在內蒙古成功試運行,刷新了該技術全球最大容量紀錄。該項目利用電解液中的鐵離子和鉻離子的化學特性把電能儲存起來,可將6000度電儲存6小時。
隨著具體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用戶側儲能價值日益凸顯。工商業主和家庭用戶是用戶側儲能的兩大核心客群,他們使用儲能的目的主要是發揮電能質量、緊急備用、分時電價管理、容量費用等。2023年3月22日,由國家電投廣東公司(海外公司)和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石河子市十戶灘新材料工業園區200兆瓦源網荷儲一體化綜合能源示范項目開工。該項目規劃配套30兆瓦/60兆瓦時儲能裝置,將成為新型儲能應用于用戶側綜合智慧能源項目中的典型案例。
關鍵詞: